參加全國初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體會
20**年3月28日至30日,我有幸參加了“卡西歐杯”第八屆全國初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展示活動。通過觀摩課堂和聽專家的點評,感觸很深:
一、關于教學情境的創設
課堂執教的老師都很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他們把許多數學問題分解為學生熟悉、感興趣的生活現象,這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學王志宇老師在執教冀教版《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借助手中的汽車模具進行運動過程模擬,體會兩車的運動情況,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動的展開并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通過動手操作驗證,感受這個過程,使學生興趣盎然,創設了良好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數學教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許多學生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不感興趣,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便成了學習的被動者。新課程改革以來,這個問題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次活動上執教的老師們的各種設計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讓www.dewk.cn我受益匪淺。
二、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美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動,相互啟發,互相質疑,互相釋疑,這樣更能讓學生形成數學能力。通過這次的觀摩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湖北黃石十五中雷娜老師在人教版《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給出幾個方程組,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通過生生交流,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互相質疑,互相釋疑,逐步完善學生的認知過程,加深對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的理解。她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探究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開放了課堂,挖掘了自主探究的潛能;更能在學生合作交流中,適時點撥,引導探究的方向,訓練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課堂,師生的教學理念得以更新,學生的主體責任感得到增強,合作意識、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三、關于學習方法的引導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習有法,學無定法”。數學有數學學習的普遍規建,有學習數學的獨自特點。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認知水平不同,思維習慣不同,學習環境不同等,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單要考慮“教”,更多的是要考慮“學”。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寇維冬老師在《三角形的邊》中,學生始終能夠借助于教師提供的學具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在完善歸納定義時,學生通過嘗試拼接三角形,列舉了各種反例,有三條線段連接不能構成三角形的情況,有三條線段首尾相接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在做中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凝練總結歸納出三角形的準確定義;在探究三條線段構成三角形條件的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各種不同長度的彩條,學生動手操作拼接三角形,不僅找出了判斷的方法,同時更加驚奇的發現,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此時適時的引導學生,不僅尋求了分類標準,而且在每一個標準下能夠有效的分類,適時的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組織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在學生積極思考和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出信心。兩天的觀摩學習讓人回味無窮,這將成為我今后教學探索的指路燈。
篇2: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業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
篇3: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由任課教師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等第格。格式為: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例圖: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2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業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寫“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豎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
,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可以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等第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
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脫式計算
〔0.84+(3.8-7.7÷2.5)〕×4.512.56-7.8+8.44-2.2
=〔0.84+(3.8-3.08)〕×4.5=(12.56+8.44)-(7.8+2.2)
=(0.84+0.72)×4.5 =21-10
=1.56×4.5=11
=7.02
3、.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C=(a+b)×2解S=ab
=(4.4+2.5)×2=4.4×2.5
=6.9×2=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