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念,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活躍全校師生身心、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健康協調地發展。在發展全體師生個性和特長的基礎上,促進各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為辦出有特色的、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貢獻。在多元化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而廣泛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學會學習,促進學習型校園的建設。
二、工作理念:面向學校、面向孩子的興趣愛好,做少年兒童學習氛圍的營造者;做少年、兒童實踐體驗的組織者;做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服務者。
三、主要工作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學期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活動內容和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主要包括:合唱、主持表演、象棋、書法、機器人、手工、誦讀、繪畫、五子棋等。由學生根據自己喜好及實際特長,選擇合適的內容參加活動。
2、活動目的及要求:
(1)加強管理。各活動小組教師要落實點名制度,每次活動要清點人數,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不讓一位學生流失課堂,確保活動質量,同時班主任老師要協助管理,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到各興趣組進行活動。
(2)豐富內涵。綜合實踐活動要在已有的基礎上在豐富內涵上下功夫,讓學生做到愛參與,樂參與,主動參與,力爭每個學生在興趣愛好方面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3)開展各種綜合實踐活動競賽,使學生體驗成功。六一期間舉行書法、繪畫、舞蹈等各種才藝展示活動,評選校園“藝術之星”,期末進行表彰。
三、工作的措施: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必須做到“五定”:定時間、地點、人員、輔導教師、活動內容。“四性”:指活動內容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效性。“三有”:指各活動小組有計劃、有總結、有成果。
2、各項活動每周三下午開展一次,都要按原計劃去嚴格訓練,在訓練時,指導教師要認真負責,多做示范、耐心指導,并且指導要到位。
3、活動時,指導教師要有詳細記錄,學校要不定期,不定時的進行檢查活動情況。
四、各組活動指導教師安排:
活動內容 指導老師 輔助教師 年級段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合唱 * Z 3—6 周三下午 六年級教室
主持表演 * 2—6 周三下午 五年級教室
象棋 * 全校 周三下午 四年級教室
書法 * 全校 周三下午 三年級教室
總之,為了能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習興趣,一定要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學生喜而好學,充分發揮學生應有的特長。
篇2: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同志“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要求為目標,通過拓寬實踐活動的領域,探究實踐活動課型,建設實踐活動課程,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變化的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
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情懷,學會生活、學會生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和實踐的能力。
3、培養一支有創新意識,有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
三、實施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學校要尊重學生發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具體操作
1、樹立一個觀念:即實踐活動是一種全新的課程。是以學生的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活動要突出實踐性、開放性、生活性、探究性、參與性的原則。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
3、開展相關綜合實踐活動。
五、主要工作安排:
3月份:
1、召開教研組成員會議,確定各年級、各班級學習內容。
2、任課教師確保課程開足、開好課時。
3、對教案進行二備。
4、對學生開展一次社會調查。
5、對學生開展一次文明禮儀宣傳活動。
4月份:
1、收集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2、對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進行檢查。
5月份:
1、收集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2、對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進行檢查。
6月份:
1、收集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2、記錄卡交裝訂。
7月份:
1、撰寫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2、整理好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篇3: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三年級“活動資料”的形式還是以有趣的游戲和制作為主,《架橋比賽》、《有形狀的數》、《變一變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當的童趣,也可以從中取得不少直接經驗。但是,這些活動都滲透了激發學生探索和發明的內容,也就是要學生探索事物的內涵和本質,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
二、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www.dewk.cn,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低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