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商業地產項目--市場定位為首要
近年來,商業地產宛如一只報春鳥,喚醒了國內沉寂將近10年的房地產市場,一時間,從專為即將搶灘中國的外資商業而開發的大型商業物業,到特色商業街區,再到散布在各個新建小區的社區超市、店鋪紛紛涌現,不少房地產商更是磨刀霍霍,準備大展拳腳。然而,近日在廣州舉行的有關營銷論壇上,一些專家提醒房地產商注意:商業地產的操作難度明顯高于普通住宅地產,從立項到經營牽涉的因素很多,就一個成功的商業地產項目來說,準確合理的市場定位是諸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從立項建設到開始經營,涉及到建筑規劃、市場定位、主題定位、裝飾裝潢、商品布局、商鋪間隔、宣傳推廣、招商銷售以至商場的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而市場定位是項目前期工作的重點,準確的定位可以賦予項目獨特鮮明的個性。如廣州友誼柏麗廣場為國際商品特區,定位于高檔購物消費中心;廣州天河廣場定位為大型一站式購物中心,集購物、休閑、娛樂、旅游等于一體,吸引的則是大眾消費者。項目的定位傳達的是項目的精髓,項目的宗旨、定位不準甚或不當,項目就很難適應市場,甚至難以生存。
中新合認為,商業房地產的定位首先體現為市場定位。在廣州,天河區是商界派重兵駐守的地方,一站式購物中心天河城早已深入民心,時代廣場也獲取了天河白領的認同,中信名店更是受到高級白領和金領的青睞。要在天河商圈分一杯羹,沒有鮮明準確的市場定位就等同盲目投資。近日,位于天河火車東站附近的中泰國際廣場就對其市場進行重新定位,大膽地把消費群鎖定為女白領,打出“生活第三空間”的概念口號,并在商品布局、裝飾裝潢等方面進行緊扣定位的調整。此舉效果喜人,不少相關的名店爭相落戶其中,為該購物廣場征戰天河商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商業地產的另一個定位體現為功能組合定位。據最新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消費者進入購物中心,近50%以上是為了娛樂、休閑,而只有40%的人是專為購物而來。有跡象顯示,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向前者傾斜。也許是心有靈犀,廣州的中泰國際廣場在最近重新進行功能組合定位時,就放棄了天河區的商廈以購物為主、飲食休閑為輔的普遍做法,在七層購物樓中,每層均辟出近50%的面積經營飲食、健身休閑配套,配合消費者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心理,并以此帶動購物消費。
決定商業地產命運的最后一個定位是經營內容的定位。在廣州,中泰國際廣場曾把自己的經營內容定位為百貨業,商場一到七層都由百盛百貨經營,結果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該廣場放棄大而全的經營內容,大量減少家電、家庭百貨及男士服飾等經營項目,讓位于女性服飾、化裝品、飾品等,希望籍此吸引市場細分后的消費者。
篇2:企業產品市場定位策略
企業產品市場定位的策略
避強定位
避強定位策略:是指企業力圖避免與實力最強的或較強的其他企業直接發生競爭,而將自己的產品定位于另一市場區域內,使自己的產品在某些特征或屬性方面與最強或較強的對手有比較顯著的區別。
優點:避強定位策略能使企業較快地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能在消費者或用戶中樹立形象,風險小。
缺點:避強往往意味著企業必須放棄某個最佳的市場位置,很可能使企業處于最差的市場位置。
迎頭定位
迎頭定位策略: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實力,為占據較佳的市場位置,不惜與市場上占支配地位的、實力最強或較強的競爭對手發生正面競爭,而使自己的產品進入與對手相同的市場位置。
優點:競爭過程中往往相當若人注目,甚至產生所謂轟動效應,企業及其產品可以較快地為消費者或用戶所了解,易于達到樹立市場形象的目的。
缺點: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創新定位
尋找新的尚未被占領但有潛在市場需求的位置,填補市場上的空缺,生產市場上沒有的、具備某種特色的產品。如日本的索尼公司的索尼隨身聽等一批新產品正是填補了市場上迷你電子產品的空缺,并進行不斷的創新,使得索尼公司即使在二戰時期也能迅速的發展,一躍而成為世界級的跨國公司。采用這種定位方式時,公司應明確創新定位所需的產品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否可行,有無足夠的市場容量,能否為公司帶來合理而持續的盈利。
重新定位
公司在選定了市場定位目標后,如定位不準確或雖然開始定位得當,但市場情況發生變化時,如遇到競爭者定位與本公司接近,侵占了本公司部分市場,或由于某種原因消費者或用戶的偏好發生變化,轉移到競爭者方面時,就應考慮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目的是為了實施更有效的定位。例如萬寶路香煙剛進入市場時,是以女性為目標市場,它推出的口號是:像5月的天氣一樣溫和。然而,盡管當時美國吸煙人數年年都在上升,萬寶路的銷路卻始終平平。后來,廣告大師李奧貝納為其做廣告策劃,他將萬寶路重新定位為男子漢香煙,并將它與最具男子漢氣概的西部牛仔形象聯系起來,樹立了萬寶路自由、野性與冒險的形象,從眾多的香煙品牌中脫穎而出。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萬寶路一直居世界各品牌香煙銷量首位,成為全球香煙市場的領導品牌。
市場定位是設計公司產品和形象的行為,以使公司明確在目標市場中相對于競爭對手自己的位置。公司在進行市場定位時,應慎之又慎,要通過反復比較和調查研究,找出最合理的突破口。避免出現定位混亂、定位過度、定位過寬或定位過窄的情況。而一旦確立了理想的定位,公司必須通過一致的表現與溝通來維持此定位,并應經常加以監測以隨時適應目標顧客和競爭者策略的改變。
篇3:企業產品市場定位原則
企業產品市場定位的原則
各個企業經營的產品不同,面對的顧客也不同,所處的競爭環境也不同,因而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也不同。總的來講,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有以下四點:
(一)根據具體的產品特點定位
構成產品內在特色的許多因素都可以作為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比如所含成份、材料、質量、價格等。“七喜”汽水的定位是“非可樂”,強調它是不含*的飲料,與可樂類飲料不同。“泰寧諾”止痛藥的定位是“非阿斯匹林的止痛藥”,顯示藥物成分與以往的止痛藥有本質的差異。一件仿皮皮衣與一件真正的水貂皮衣的市場定位自然不會一樣,同樣,不銹鋼餐具若與純銀餐具定位相同,也是難以令人置信的。
(二)根據特定的使用場合及用途定位
為老產品找到一種新用途,是為該產品創造新的市場定位的好方法。小蘇打曾一度被廣泛的用作家庭的刷牙劑、除臭劑和烘焙配料,現在已有不少的新產品代替了小蘇打的上述一些功能。我們曾經介紹了小蘇打可以定位為冰箱除臭劑,另外還有家公司把它當做了調味汁和肉鹵的配料,更有一家公司發現它可以作為冬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飲料。我國曾有一家生產“曲奇餅干”的廠家最初將其產品定位為家庭休閑食品,后來又發現不少顧客購買是為了饋贈,又將之定位為禮品。
(三)根據顧客得到的利益定位
產品提供給顧客的利益是顧客最能切實體驗到的,也可以用作定位的依據。
1975年,美國米勒(Miller)。推出了一種低熱量的“Lite”牌啤酒,將其定位為喝了不會發胖的啤酒,迎合了那些經常飲用啤酒而又擔心發胖的人的需要。
(四)根據使用者類型定位
企業常常試圖將其產品指向某一類特定的使用者,以便根據這些顧客的看法塑造恰當的形象。
美國米勒啤酒公司曾將其原來唯一的品牌“高生”啤酒定位于“啤酒中的香擯”,吸引了許多不常飲用啤酒的高收入婦女。后來發現,占30%的狂飲者大約消費了啤酒銷量的80%,于是,該公司在廣告中展示石油工人鉆井成功后狂歡的鏡頭,還有年輕人在沙灘上沖刺后開懷暢飲的鏡頭,塑造了一個“精力棄沛的形象”。在廣告中提出“有空就喝米勒”,從而成功占領啤酒狂飲者市場達10年之久。
事實上,許多企業進行市場定位的依據的原則往往不止一個,而是多個原則同時使用。因為要體現企業及其產品的形象,市場定位必須是多維度的、多側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