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置業顧問要懂得控制情緒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置業顧問,需控制以下幾種情緒:
1、亂發脾氣。做售樓工作,被拒絕如家常便飯,這時不應亂發脾氣,而應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2、猜疑。猜疑是銷售過程中的腐蝕劑,它可使即將成交的訂單前功盡棄。如果與客戶發生誤會,一定要注意溝通交流,否則就會因為猜疑而失去客戶。
3、妒忌。妒忌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對于置業顧問而言,如果看到其他同事取得良好的業績就妒忌、詛咒甚至詆毀,遭遇挫折就幸災樂禍,那么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同事的幫助,在售樓過程中也難以打開局面。
4、恐懼。一次失敗的經歷或尷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變得恐懼。特別是初出茅廬的置業顧問。要想克服這一弱點,置業顧問新人必須苦練銷售技巧,練就過硬的心理素質,敢于不斷地去登門造訪。
5、焦慮。產生焦慮情緒而不想方設法加以控制和克服,就會在客戶面前失去自信。這樣一來,客戶就很難相信置業顧問所銷售的產品。
6、自珍情結。壞脾氣的人通常會為自己定格:“我這人就是脾氣急了一點,但是心腸比較好,為人正直,而且是個性情中人。”這樣的人通常有自珍情結,而且會把自己在某一環境下的壞脾氣變成習慣,不經意之間便奉為信條,這樣一來壞脾氣就成了不良性格。
其實在售樓過程中,無論是頂尖級銷售精英,還是新人,誰都會有發怒的時候,誰都不會永遠不發怒。但是,少發怒和不隨便發怒卻是做得到的。要想制怒,必須標本兼治。要想治本,就需要加強個人修養,包括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拓寬心理容量,不為區區小事斤斤計較。
篇2:E中學傳染病防控制度
E中學傳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一、傳染病防控制度
1、學校做好晨檢。發現異常,立即排查。如發現傳染病早期癥狀(發熱、皮疹、腹瀉、黃疸等)及時上報,并做好檢查記錄。學校對因病缺勤的學生要及時了解,追查病因及時掌握情況。
2、學校對每日的消毒、通風等防控工作,進行檢查落實。
3、學校對防控人員、防控物資情況進行檢查,確保落實到位,及時掌握情況。
4、如有發現同一班一天有1例或連續2天有3名學生患病的應及時上報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5、如有多名學生(3人以上)發現不明的高燒,呼吸急促、腹瀉等癥狀時相關學部(或年級)要及時上報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6、醫務室應在第一時間將疑似病情的學生電話上報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電話:6292540)。
7、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上報防治領導小組組長。
8、組長有權啟動任何級別應急預案,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救援組、救護組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9、醫務室有權立即隔離師生,診斷排查,并對現場消毒,開窗通風。
10、領導小組及時與當地醫院聯系,對疑似師生進行進一步診斷治療。
11、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應立即會同各學部對整個校園進行徹底消毒。
12、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應該立即開展工作,深入細致調查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上報領導小組。
二、傳染病報告制度
校委會責成政教處,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普法教育,并要求衛生隊執業醫師嚴格執行該法,做一名醫德醫風高尚責任感強的醫生,嚴令衛生隊有義務做好傳染病的登記、報告,任何人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授權他人瞞報、遲報、謊報。執業醫生必須做到:
1、臨床醫生必須按規定做好門診日志的登記工作,填寫專卡和傳卡,要項目齊全、字跡清楚,詳細記錄學生情況,不得有缺項、漏項。
2、發現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須在兩小時內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乙類及丙類傳染病須在六小時內報告。
3、發現傳染病暴發,食物中毒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診醫生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
4、小組辦公室必須每日定時對門診日志進行一次檢查核對。
5、醫院防保人員應根據《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對甲、乙、丙類傳染病疫情按要求時限網上直報。
6、醫務工作者在醫療過程中,對疑似或確診甲、乙、丙類傳染病不按要求,瞞報、緩報、謊報,一經查實將給予教育和經濟處罰,并及時補報,情節嚴重者按《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追究行政、法律責任
本制度自20**年9月1日起實施
篇3:某幼兒園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幼兒園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1、學校要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有關法規性文件的規定,依法管理學校衛生及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性防治工作。
2、對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接種除外)必須經市衛生局、教育局批準,并由市衛生防疫站統一組織實施。
3、為杜絕意外發生,我市學生疾病防治用藥統一由市衛生防疫站學校衛生科提供,任何人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徑藥物。
4、傳染病防治實施預防接種時,預防接種專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筒",加強無菌觀念,并確保醫療器械的衛生及操作的規范,學校衛生分管領導及校醫有責任對接種全過程進行監督。
5、開展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防治工作,應遵循學校管理的有關規定,妥善安排好預防接種及其他群體防治措施的時間,以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未經市教育局、衛生局、衛生防疫站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違者要對當事人予以嚴肅處理,并追究其單位領導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