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兵法論專集之十九:樹上開花
龐涓進攻成皋,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以死相逼太子出兵,太子無奈只好出戰(zhàn)。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于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但因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寵涓大軍圍困在城西。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在樓市上幾乎處處可以看見“樹上開花”之計謀現象,例如,不惜重金打廣告,做宣傳,實際上房產品的任何物理特征都不會因為宣傳和廣告而改變,就象東城門出去的部隊又從南城門進來一樣,造聲勢而已。還包括假陽春,假成交數據,專家學者的假分析,假賣、假摔和房源假緊缺等等,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把大量的積壓房子高價賣出去,其實,假的永遠也真不了,不信可以搞一個測試,只要你拿出票子喊一嗓子“我要買房子”,立刻就會被賣房子的包圍起來,房源緊缺和漲價的說辭立馬都沒了。
誠言,孫子兵法再好也已經不適合房地產了,因為此時已經是物似人非了,非當年的孫臏和龐涓了,亦非當年用兵法之氛圍了,盡管孫臏先生已經因為長期的市場困惑,而坐上了輪椅,可是那本兵法老皇歷已經嚼不出營養(yǎng)和水分來了。再說那些龐涓們也在翻閱兵法書籍,有時候翻閱得比你還快,用趙本山的話講“都會搶答了”,并且已經不是一種答案了。
就商言商,道德和誠信在市場規(guī)則中既是基本底線,又是最高標準和要求,當彼此都能用道德來約束時就是底線,反之則是一種奢望和宣傳形式而已。例如,原本是一個買賣雙方市場,可是由于賣方不按規(guī)則出牌,非要宣傳說:房產品可以增值和投資,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誘騙了消費;而買房子的也有很大一部分頓生牟利和哄抬樓市之意,紛紛搶購房子進行囤積和炒作,在原本同是兄弟間進行著“煮豆燃豆萁”的勾當。
筆者堅持著房地產的冷市是件好事的信念,因為任何市場都是以競爭的形式得以生存的,房企更是如此,在這魚目混珠的房地產行業(yè)中,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涅盤,必須在淘汰一批只會翻老皇歷過日子的企業(yè)同時,催化出新興房地產企業(yè)來,也只有這樣,房地產行業(yè)才能穩(wěn)固的發(fā)展下去,否則,是沒有其他出路而言的。
孫臏他爺爺孫武也不過如此,點燈熬油的才寫出三十六種計謀來,而目前僅就房地產營銷來講,也已經演化出六十三計都不止了,名副其實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的確確確墨汁變墨精了。然而當所有人都知道這些衍變和伎倆時,也就沒有其原來的效果了,如果再不厭其煩的使用,就是毛病了,所以,從房地產營銷的角度講,向誠信回歸是根本的方向,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和渠道,最終的方向不能改變。
篇2:房地產兵法論專集之十二:趁火打劫
房地產兵法論專集之十二: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奇珍異寶親自出使楚國,他十分了解楚王視珍寶勝于自己生命的癖好,并答應將占據楚國的城邑也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王說可以考慮。而后,楚王又要挾孫臏說:如果不答應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了。龐涓得知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兵法,就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jiān)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于是,楚王答應了他們各自的要求。
在楚國、魏國和孫臏之間存在著各自需要的內容,可是在以往的情況下,往往都是需要以戰(zhàn)爭的方式獲得或者解決,可是此刻他們彼此之間是又有需求又有困境,所以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趁火打劫”這一計謀來,在各自的利益基礎上達成暫時的需求約定,其實,在約定的背后又各自有各自的陰謀。
“趁火打劫”的要點就是:首先要找準對方的要害或者最為強烈的需要,然后再以此相要挾或者交換;其次是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情況下進行;最后是交換的內容和條件彼此相互認可等。其實,房地產在更多的情況下都是在“趁火打劫”,以往的捂盤提價,銷售代理,冷市熱市,討價還價等,無一不是“趁火打劫”的衍生形式內容。
政府也在“趁火打劫”,先是土地打劫,后是政策打劫,目前又準備民意打劫。政治的航船既要看方向又要會識別風向,通俗一點講:就是經濟基礎和民意呼聲必須兼顧起來,否則不是船漏底了就是被風浪掀翻了,所以必須見風使舵。就象前一段時期,為了保住GDP瘋狂救市一樣,結果經過一番折騰勁沒少浪費,銀子沒少花就是不見效果,后來又想說服開發(fā)企業(yè)放棄暴利行為,結果根本沒有人給面子,于是就開始訓斥了,接下來肯定要動用強制性手段了,否則就不叫政治了。有很多先例可以說明這些,遠有富豪貪官和紳,前有上海大亨張××,最近又有什么斯排名榜上的名角黃××等,在他們身上的確有毛病,但是更多的還是政治需要,想想看,做為商人,特別是中國的地產商人難道還有沒毛病的嗎?
房企也在“趁火打劫”,趁政治風向和政策的漏洞,趁老百姓搶購房子的大潮,的確狠狠的劫上了一筆財富,其實房地產這活就是開發(fā)一次就能吃上一世的買賣,如果想要開發(fā)一輩子非撐死不可,所以熱市冷市就是規(guī)律性的調節(jié),就象春夏秋冬那樣是不可抗拒的,在規(guī)律面前再折騰都是徒勞的。
銀行也扛著儲戶的錢出來“趁火打劫”了,原本想靠錢掙錢,可是世道不同了,以往那套廣播體操似的貸款方式沒有人問津了,于是就想趁國家和百姓的火打一把劫,在與房企交換一下眼神后,配合起“假按揭”來了,不管怎么說,只要效益上去了,高管們的高薪酬就能持續(xù)下去,即便是將來破產了,損失的也只能是國家和儲戶。
老百姓也會“趁火打劫”了,看著冷市后的情景恍然大悟了,把以往的被騙的情緒化做憤怒,把憤怒化做力量,把力量都用在捂腰包上了,任憑你房企、房托和黑嘴們如何宣傳使詐,任憑金九銀十小陽春如何翻新,甚至是張大媽李大爺如何的鋼性需求等,就是一個字“看”,還有一個字“等”,氣得人家賣房的直叫罵。其實這種“看和等”就是在“趁火打劫”,他們想用自己為數不多的辛苦錢,劫上一戶價格合理的房子,劫一回公平哪怕是接近公道也可以,反正他們知道蓋出來的房子是必須賣的,開發(fā)商人再有本事也不能當面包把它吃了,即便是銀行假按揭去了,最終也得再輪回到市場上,那時的價格會更便宜。
房地產可謂是劫難重重了,盡管如此,基本原則不變,那就是優(yōu)勝劣汰是最終的結果,適者生存千古難更,在這場博弈中無論是哪一方的個體中都有勝出者,只要把握好時機和具體措施,生死貧貴自有依據,瞎眼炮打麻雀,興許崩下來一個半個的,可是要想成為真正的選手參與競賽還是不可以的,所以,20**年應該定義為淘汰調整年,但愿您和您的企業(yè)別被淘汰出局。
篇3:房地產兵法論專集之十:無中生有
房地產兵法論專集之十:無中生有
龐涓戰(zhàn)敗回到魏國后是又氣又恨,其屬下謀士公孫閱獻技說:他有辦法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這樣就可以置他們于死地。于是,公孫閱就帶著妻眷來到齊國,投奔在齊相鄒忌門下,以挑撥離間形式加深了原本就妒忌的鄒忌怨恨,于是,便向齊威王進讒言陷害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在多次設計和離間下,齊威王終于聽信了鄒忌的讒言,決定懲治孫臏。
房地產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是圍繞著兵法和計謀在角逐,從一級市場的土地拍賣到二級市場的建設開發(fā),甚至到三級的二手房交易市場,無形中拉長了市場環(huán)節(jié)的交易鏈條,于是,在很多環(huán)節(jié)又因利益驅動而產生了若干個“無中生有”。
縱觀中國房地產發(fā)展歷史,“無中生有”的確造就和成全一大批地產商人。首先是:無地也能賣土地,通過關系和特殊渠道,拿國家的土地進行叫賣,在土地低成本高差價的肥厚利潤上,進行著完美的官商合作;其次就是無錢也開發(fā),無樓就先賣“地花”。以賣“地花”和“墊資”的形式運作房地產基本上不用本錢,一個項目就可以造就一個甚至N個中國式的富翁,當然也包括很多貪官肥吏。
也許正是這些基因的緣故,房地產始終納入不了正規(guī)的管理范疇,一直以來,很多開發(fā)商人都把粗放誤認為是豪放;把人際關系的支撐誤認為是經營能力和才干;把偶然看成是必然,結果是被現在的必然搞得是不知所以然。商道即為用兵之道,比拼的是強勁和道義;商道亦為醫(yī)道,必知其強之強,弱之弱也,而絕非是手涼捂手,心冷暖心這么簡單。
房地產犯的錯誤是低級的,認識錯誤的觀點是扭曲的,解決問題的手段是拙劣的,致使錯誤的態(tài)勢是持續(xù)的。從拼命爭拍土地開始就注定了今天的結果,從不懂成本控制這基本形式就注定要傷及資本,從一定意義上講,房地產這個行業(yè)缺少的就是基礎底蘊,原因就是市場的準入門檻太低,用“木桶”理論來比喻,應該是:有三分之二的超級“短板”存在。
其實在房地產行業(yè)里更不乏鄒忌和公孫閱之類的人,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明明是在暴利下高價房的纜繩崩斷了,可是卻仍然有很多人扯著半截繩頭在使勁;明明是冷市寒冬非說六月飄雪;明明是市場蕭條百廢待興,卻偏偏呼呀哈的地裝腔造勢;明明是癌癥晚期可偏說偶感風寒,喝碗紅塘水就說痊愈了,簡直就是造孽呀!
其實,在房地產這個行業(yè)里很多人的上半場已經很精彩了,只是下半場的規(guī)則變了,所以必須盡快的調整過來,且莫只想到“無中生有”,否則很可能最后就落了一個“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