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器材管理制度
一、教學儀器設備是學校基本建設之一,是貫徹教學大綱、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切實加強管理,確保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二. 教學儀器設備應按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小學儀器配備目錄的要求配置、分類、編號、定櫥。做到定位存放、上輕下重、科學合理、取用方便。
三. 教學儀器設備是國家財產(chǎn),應嚴格保管制度。建好儀器總帳、分類帳,低值易耗品帳,每年年底要進行清點盤存工作,做到帳物相符、帳帳相符。
四. 儀器、藥品室應設置合適的滅火器、砂箱等消防器材,并按儀器性能做好防塵、防潮、防蛀、防霉及避光、避磁等工作,落實安全防盜措施。
五. 危險品入庫,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應單獨分類存放在專用的安全柜中,嚴格執(zhí)行雙從雙鎖制和危險品領(lǐng)用登記制度,并定期檢查安全情況。
六. 貴重精密儀器和未使用過的新添置儀器,要認真學習該儀器說明書和操作手冊,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通過培訓后,才能啟用。并建立使用維修記錄卡,以備查。
七. 實驗中損壞的儀器應及時修理,無法修理的儀器應及時辦理報廢報損手續(xù),并更新補充新的儀器,確保儀器設備滿足實驗教學需要。
八. 一切儀器藥品的領(lǐng)用、借出和歸還必須辦理登記手續(xù)。外單位借用,須經(jīng)校領(lǐng)導批準,出具借條,按期歸還。借出儀器設備如有損壞或丟失必須負責賠償。儀器設備一般不借給私人。
九. 實驗室工作人員如有調(diào)動,必須辦理移交手續(xù)。移交時,學校領(lǐng)導應在場,按帳點物,逐件交接,遇有帳物不符時,要查明原因,按學校有關(guān)規(guī)定處理,最后由三方在“實驗室基本情況表”上簽字。存檔備查。
十、每學期末,由學校主管領(lǐng)導負責,會計協(xié)同實驗教師對教學儀器進行核對和清點。做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
十一、實驗室要安裝安全用電裝置,總配電箱內(nèi)要安裝漏電保護器,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教育,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實驗。
篇2:學校教學場地設施器材體育運動安全管理制度
學校教學場地設施器材及體育運動安全管理制度
1、切實加強體育課、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認真做好技術(shù)要領(lǐng)、運動準備、整理活動等方面的指導與安全保護,防止發(fā)生意外事故。
2、體育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內(nèi)容應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
3、要建立好學生健康檔案,對不適宜參加體育競賽以及其他劇烈運動的學生,應予勸阻。
4、運動前要進行詳盡的技能教學和安全教育,統(tǒng)一上課,個別指導,以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
5、要認真檢查服裝、鞋襪是否合適,身上不佩帶微章、鋼筆、鑰匙、小刀等雜物,戴眼鏡的學生墊上運動必須摘下眼鏡。
6、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逐步適應激烈的體育運動。運動中要重視并切實搞好運動保護。運動后要做好整理活動,使身體由激烈的體育運動狀態(tài)逐步恢復正常。
7、體育組和后勤部門要定期對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等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yǎng),寒暑假期內(nèi)必須進行一次徹底檢查檢修,有安全隱患的必須撤除。
8、嚴禁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進行體育活動,早操、跑步等體育活動全部安排在校園內(nèi)進行。
篇3: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
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
為保證學校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有序進行,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健全保管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保管員負責處理借用器材有關(guān)事宜,器材添置、遺失、報廢等都需造冊登記辦理手續(xù)。
二、凡上課需用的器材,任課教師應提前列單標明需要的器材數(shù)量,交付保管員準備,并安排值日生領(lǐng)用,下課時清點歸還。
三、各運動隊領(lǐng)用器材數(shù)量,應經(jīng)各教練員簽署意見方可借用,當日用畢立即歸還。
四、各班級課外活動,憑器材借用手續(xù),經(jīng)輔導員簽名后借用,下課時如數(shù)歸還。
五、凡借用的器材遺失一律按價賠償,如有損壞視情節(jié)另作處理。
六、凡校外友好單位借用,應由公體部主任簽字同意方可借出。
七、保管員應做好日常工作,器材擺放要做到井然有序,并指揮學生不得亂放和搬動。
八、保管員每月清點器材一次,并呈報公體部,以便修繕或添置。
九、為確保鍛煉安全,各院系部必須嚴格按照所分區(qū)域有組織地開展活動。
十、對某些設備如籃球架、乒乓球館、單杠等要力求牢固,并經(jīng)常檢查維修,防止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保持場地濕潤,每周兩次灑水,每兩周軋一次。平時要經(jīng)常檢查、平整場地,保證跑道和足球場內(nèi)平整、無雜草、碎磚、石塊。夏季要定期噴灑除草劑,保證場內(nèi)無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