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期中測試卷面分析
這次期中測試,我班應考23人,實考23人。90分以上9人,80分以上10人,及格率100%。較上學期有了一定的進步。
大部分學生解題思路清晰,能聯系實際進行答卷,計算準確率較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
(一)仔細算一算
(1)直接寫得數(2)解比例(3)列式計算
計算題的考試成績比較理想,出錯的只是極個別同學,丟分情況很少,說明學生的計算準確性有了很大提高。
(二)細心辨一辨
有3小題
題目比較簡單,從試卷上看沒有人丟分。
(三)專心填一填
有13小題
從試卷上(4)(8)(10)丟分比較多。這三題都是有關圓柱和圓椎的知識。從學生的試卷上看學生丟分的主要原因(1)計算不準確(2)求圓椎的體積沒有乘三分之一 。
(四)精心選一選
有3小題
從試卷上看,完成情況基本不錯。
(五)實踐與操作
共2小題
第1小題從試卷上看有1人丟分。丟分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按要求作圖。
(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有3小題
從試卷上看同學們丟分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計算出錯,第二還是圓柱的表面積的有關知識。
在剩下的一個多月的復習中,需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訓練:
(1)在計算方面下功夫,首先讓學生熟悉學過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讓學生學會見到計算題時先仔細觀察看是否能進行變形,運用定律使計算簡便,來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最后通過練習來加強學生的準確性。
(2)對于概念、基礎知識,找同學們容易錯的知識點,找出錯的原因,通過老師的強調和相應的練習來鞏固。(3)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首先教會學生數學方法,然后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得到教學推理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教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希望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在畢業考試中能有一個滿意的成績。
篇2:新課標五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面分析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面分析
一、試題分析
本次期末測試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段標準,重在考查學生對本冊各單元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對無年級學生進行了檢測,根據檢測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
本次試題考查全面,覆蓋面廣。
本試卷共計六個大題,涵蓋了教材中的所有內容,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試題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二、質量分析
對本次檢測的23份試卷看學生的平均分91.28分,及格率為100%,85分以上20人,優秀率為80%。不達班均分的有7人。
現將試卷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計算(36分)
正確率為80%,
脫式計算里面的第三題不能運用簡便算法,學生改變了運算順序運用了簡便算法。
本題是失分較多的題目,主要是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不能靈活使用乘法分配律,也沒有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
(二)填空(18分)
主要錯誤發生在10題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9題、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學生不能靈活使用所學知識解決世界問題。
10題用字母表示求梯形的高,會使用公式計算但是用字母表示是發生問題,說明學生此項概括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運用知識(10分)
學生做的比較好,有極少數有錯。
(四)看圖計算(6分)
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學生的問題比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遇到難題懶待動手比一比、畫一畫。
(五)實踐操作(6分)
學生的問題也不少,學生閱讀不認真,理解能力不是很強,分析問題不少很透徹,因而發生錯誤。
(六)解決問題。(24分)
做的基本可以,1---3道題基本沒錯,有少數學生把結果算錯.
4題看似很簡單的一道題,但題目中有一個特殊要求用方程解,有些同學就無從下手,還有一些學困生就無從下手,亂做一氣。
三、對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
1、繼續加強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從這次試卷看,很多學生平時學習的習慣不是很好,計算不過關,還想口算。
2、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并重。
3、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4、從學生答題中出現的有些錯誤,可以窺見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方式、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教學的估算能力,教學的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
5、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會量、會畫等動手能力。
四、反思
從學生做題中失分情況來看,我們老師今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的各項能力。
1、“不讀題,抄錯題,不帶單位”,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加強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計算馬虎,準確率偏低,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每天堅持10——15分鐘的計算訓練。
3、解決問題中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差。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引導,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路。
篇3: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業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