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質量及缺陷修補的研究
一、質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1、斷面尺寸偏差、軸線偏差、表面平整度超限產生的原因是:圖紙有誤或看錯圖紙;施工測量放線有誤;模板支撐不牢,支撐點基土下沉,模板剛度不夠;混凝土澆筑時一次投料過多,一次澆筑高度超過規定,使模板變形;混凝土澆筑順序不當,造成模板傾斜;振搗時,過多振動模板,產生模板位移;模板接縫處不平整,或模板表面不平等。
2、蜂窩、麻面、露筋、孔洞、內部不實產生原因:模板接縫不嚴,板縫處漏漿;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凈或模板未滿涂隔離劑;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或現場計量有誤;振搗不密實、漏振;混凝土攪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時自由傾落高度過大,產生離析;底模未放墊塊或墊塊脫落,導致鋼筋移動;結構接節點處石子粒徑過大,振搗不仔細等。
3、梁、板、墻、柱等結構接縫和施工縫處產生爛根、爛脖、爛肚產生原因:施工縫位置留設不當;模板安裝完畢后,接縫處未清理干凈;對施工縫處先澆筑混凝土表面未作處理或處理不當;模板接縫處漏漿等。
4、結構發生裂縫產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撐不牢,產生變形或局部沉降;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澆筑后產生分層,出現裂縫;養護不好引起裂縫;拆模不當,引起開裂;冬季施工時拆除保溫材料時溫差過大,引起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化熱,使內部與表面溫差過大,產生裂縫;大面積現澆混凝土由于收縮和溫度應力產生裂縫;主筋嚴重位移,使結構手拉區開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擾動,產生裂縫;構件受力過早或超載引起裂縫;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開裂;設計不合理或使用不當引起開裂等。
5、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波動較大產生原因:原材料質量波動;配合比掌握不好,水灰比控制不嚴;攪拌時間過短,攪拌不均勻,投料順序不對;混凝土運送時間過長或產生離析;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養護不好等。
6、鋼筋銹蝕產生原應:混凝土液相時的酸性過大,鋼筋銹蝕急劇加快;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混凝土密實度影響;水泥品種影響;婚經因素等。
7、混凝土質量通病還包括混凝土碳化、堿骨料反應等,在此不加詳述。
上述質量通病集中起來可歸納以下幾個方面:材料原因,如選用的水、水泥、砂、石、外加劑、焊條等不當,或質量不符合要求等;設計原因,如涉及安全度不足,荷載選用不當,結構布局與構造不合理,計算有誤等;施工原因,如配料不準,攪拌不勻,運送時間過久,澆筑不符合規范,振搗不實,模板變形,漏漿,過早拆模等;環境因素,如凍害、碳化、腐蝕介質作用,自然風化等;使用原因,如使用不當,不維修保護,使用過程中各種因素使鋼筋混凝土發生劣化等。
混凝土質量通病,最終都會導致結構的承載能力降低,變形能力降低,變形增加,裂縫展開過大,結構耐久性降低。所以必須對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必須十分重視,避免形成結構隱患。
二、質量缺陷處理
下面簡單敘述一下缺陷修補方法:
1、對于數量不多的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水泥砂漿抹面修正。在抹面前在缺陷面處清洗,濕潤,抹漿初凝后加強養護。
2、對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無影響的細小裂縫,可將裂縫處加以沖洗,用水泥砂漿抹補。當裂縫較大、較深時,應將裂縫附近混凝土鑿成V型凹槽,掃凈并濕潤,先刷一道水泥砂漿,然后用1:2水泥砂漿分2~3層涂抹,總厚度在10~20mm,,壓實抹光,并加強養護。
3、當蜂窩比較嚴重或露筋比較深時,應除掉附近不密實混凝土和骨料,用清水洗刷干凈并充分濕潤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級的混凝土填補并仔細搗實。
4、對于孔洞,可在舊混凝土表面猜喲個處理施工縫的方法處理,將孔洞處疏松混凝土和骨料鑿掉,孔洞頂鑿成斜面,用水刷洗干凈,保持濕潤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混凝土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內,并摻水泥用量的0.01%的鋁粉,分層搗實,以免新舊混凝土的接觸面上產生裂縫。加強養護。
5、對于影響結構承載力的混凝土質量缺陷,必須會同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研究處理。
三、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規范施工,設計能按設計規范進行,絕大部分質量問題可以避免。
這樣才能能更好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減少經濟損失。一旦出現質量缺陷,應及時會同工程監理或其他方面研究,盡快解決,以利工程順利進行。
篇2:用二次裝修補救戶型缺陷:層高低
用二次裝修補救戶型缺陷--層高低
作為建筑設計者,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想要做出代表自己的完美作品,可是面對現實,還有甲方對面積的追求,往往戶型缺陷不可避免。一般會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房間采光差、層高低、房間狹長、功能區分不明顯、暗衛或暗廚、房梁多、缺少儲物空間、過道長、缺少儲物空間、功能區分不明顯、樓梯位置。
以上所提到的問題,是經常可以遇到的,不管自己做設計或者是朋友買來房子讓自己參考一下,總會遇到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一二。但是作為開發商,大多時候是在追求面積的之后追求品質的,作為業主,也只能避重就輕,在矛盾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型,在二次裝修的時候,盡量的彌補未來家的缺陷。
層高低也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層高過低的空間會讓人感覺很壓抑,當然落水別墅是個例外。
由于開發商對利益的追求,還有工程造價,有時候是預算,國家的規范。比如說:在《住宅設計規范》
3.6.1普通住宅層高宜為2.80m。
3.6.2臥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4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10m,且其面積不應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1/3。
3.6.3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其1/2面積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0m。
3.6.4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0m。
3.6.5廚房、衛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不應低于1.90m,且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
中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但是因為所謂“宜”并非請執行規定,而作為不應確有特殊情況,又因為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的有規定。
6.2.1.1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
6.2.1.2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0m2。
6.2.1.3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2.2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2.1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
6.2.2.2樓梯間應設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2.2.3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6.2.3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3.1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6.2.3.2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
6.2.3.3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4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5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6.2.5.1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的內墻上,除開設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門和本規范第6.1.3條規定的戶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6.2.5.2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
6.2.5.3居住建筑內的煤氣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當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穿鋼套管保護,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等等一系列對高度的要求,必然會使開發商在牧區最大利益的同時,不小心讓層高降下來。
由于以上不全面的原因,造成高寬比不協調,讓人產生壓抑感的房間自然不會少見,當然某些共建里面設計師欲揚先抑的手法也是好例外了,但是作為住宅,或則我們的小家,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解決辦法1:是引開人的注意力。在裝修時可以巧妙地引景或采用別致的裝飾,讓人進入房間后會被某種特別的設計吸引,從而忽略層高低帶來的壓抑感。比如說用珠簾、紗簾等軟材質的裝飾能減輕房間的壓抑感。
解決辦法2:有意刻畫豎向線條,比如說家具選擇的時候選擇較為豎挺的樣式,墻面也可以適當采用豎向劃分,避免橫向線條,都可以減輕房間的壓抑感。
解決辦法3:通過硬裝修降低入口通道處的頂高,這樣可以造成房間內相對高度較高的視覺錯覺。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欲揚先抑,采用這樣的對比手法進行潛意識的引導,自然會丟棄壓抑感了
解決辦法4:在屋頂使用比家具本身更亮的顏色,造成空間的牽引。
和前面一樣,只是自己拙略的建議,又不同觀點,還請多多指教。
篇3:用二次裝修補救戶型缺陷:房間采光差
用二次裝修補救戶型缺陷--房間采光差
作為建筑設計者,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想要做出代表自己的完美作品,可是面對現實,還有甲方對面積的追求,往往戶型缺陷不可避免。一般會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房間采光差、層高低、房間狹長、功能區分不明顯、暗衛或暗廚、房梁多、缺少儲物空間、過道長、缺少儲物空間、功能區分不明顯、樓梯位置。
以上所提到的問題,是經常可以遇到的,不管自己做設計或者是朋友買來房子讓自己參考一下,總會遇到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一二。但是作為開發商,大多時候是在追求面積的之后追求品質的,作為業主,也只能避重就輕,在矛盾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型,在二次裝修的時候,盡量的彌補未來家的缺陷。
首先關于房間采光差的問題,我進行一下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容積率的要求,還有相鄰樓盤的互相干擾,以及戶型本身進深過大,以及在單元的靠下的樓層或者北向,這個影響最多在我國應該主要偏向于北方地區,特別是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可能由于一些原因,我們不得不選擇這樣的房間作為自己一生的小家,那么努力在二次裝修的時候,用一些手法作為補救,是必不可少的。
解決方法1:只能籠統的說了,因為形成的原因不同,不久的方法各異,主要采用的則是色彩補救。用顏色提亮或者偏于暖色,會有一定的溫馨感;也可以將可移動物體與固定墻體采用對比色,加大空間感,從而實現補救,房間顏色上還可以恰當運用比如鵝蛋青、天藍、亮黃等亮色使房間整體有一種清新明亮的視覺效果。
解決方法2:補光。在外游學的時候也曾看見很多酒店采用毛玻璃,或者開放式的衛生間,這個用在主臥,或者餐廳與廚房之間。是可以很好的做到補光的效果的。說到這里,我應該就補光做一個簡單的解釋說明了:什么是補光呢?就是利用鏡面的反射從其他房間引光,這樣可以提高房間的亮度。
解決方法3:改變功能。如果是一個大戶型的話,可以通過改變房間的功能避免由于采光而造成的不便,淡然這是我逃避主義的做法,嘻嘻!根據自己的經歷,有時候暗房子也是需要的,畫畫的時候,我習慣把窗簾拉起來,并且喜歡在哪間房子里用透光比較差的布料或者顏色,還有比較喜歡重北向的房間作為我的畫室,這個只是我自己的個人習慣而已。當然也可以作為視聽室、衣帽間、儲藏室等不需要太多陽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