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上部結構施工方法
[1、主橋上部結構設計概述
1、上部結構橋型總體布置
主橋上部結構為(55+85+55)m 三跨變高度預應力砼連續箱梁橋,全長195m。采用分離的上下行橋,半幅橋寬15 m,為單箱單室結構,兩幅橋中間設2米空隙以利上下行橋模板及橋面橫向預應力的施工。同時也有利于在兩幅橋中間布設管線。
2、箱梁結構
主梁采用箱型斷面,頂板寬15m,底寬7.5m,翼板懸臂根部最大厚度為60cm。箱梁根部高度4.6m,跨中梁高2.0m,其中根部高度與主要跨徑(85米)比為1/18.5,中部2.0米高度與主要跨徑(85米)比為1/42.5。箱梁底板厚由跨中0.26 m。箱梁高度和底板厚度均按1.5次拋物線設置。腹板厚度變化分為二段,其中靠主墩一段為55㎝厚,其余為40㎝。
3、預應力鋼束及布置
箱梁采用縱、橫、豎向三向預應力體系,縱向預應力鋼束分頂板和底板鋼束兩種,
頂板采用12Фj15.24㎜鋼絞線,底板鋼束采用19 j15.24㎜鋼絞線,兩端張拉,預應力錨具采用OVM(VLM,HVM)15-12和OVM(VLM,HVM)15-19系列錨具。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環氧全涂裝無粘結筋(OVM-U1),標準強度Ry=1860MPa,單端張拉,張拉噸位190.1KN,豎向預應力筋采用直徑為Ф32㎜的冷拉IV級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設計張拉噸位510KN,采用梁頂單端張拉方式,相應的錨具采用JLM-32鋼錨具。
[2、主橋上部結構箱梁總體施工順序
主橋上部結構箱梁總體施工順序為:
1)立模、澆注臨時支承柱,并在其上安裝鋼固支座,
2)利用主墩墩身預埋型鋼、鋼板、貝雷片陰陽頭等,搭設貝雷片、型鋼組合結構現澆平臺,施工A15#、A16#墩墩頂塊,
3)安裝A15#、A16#墩掛籃,懸澆對稱施工各分段塊梁體。
4)在A14#、A17#墩搭設支架或安裝導梁,鋪裝底模。
5)立模分別澆筑7A14#、A17#分隔墩14、15、16、17#塊件現澆段。
5)邊跨合攏段(13#塊件)施工。
6)主跨合攏段(13#塊件)平衡施工
主梁具體施工順序詳見:圖3.18:主橋連續箱梁施工程序圖。
[2、主橋連續箱梁臨時支撐施工
A15#、A16#墩墩頂為鉸接,在箱梁塊體懸澆施工過程中,因墩兩側的施工不同步,在墩頂位置產生不平衡力矩,會對箱梁的穩定形成威脅,因此,在開始掛籃懸澆施工前需對該兩墩臨時固結。根據安全可靠又方便施工的原則,在墩身兩側對稱各設置臨時固結墩4個,臨時墩為圓柱,直徑為1m,位于墩身兩側,距墩柱中心距離為3.8m,與承臺固結,與上部箱梁0# 、 1#梁段底板之間有一鋼固支座,每個臨時支承柱用兩根5Фj12.7㎜張拉,將臨時墩與承臺和箱梁聯結起來,共同參與受力。A15#、A16#墩支座安放好后,即開始臨時支墩的施工。
先測量放出兩個墩臨時支承柱的位置,然后立模板、分兩次澆注支承柱的砼,采用30號砼。接著將鋼固支座安放到臨時支承上,支頂、固定好,后進行臨時鋼絞線的穿束、張拉。此臨時支撐系統必須保證支座參與受力,支撐主要承受施工時的不平蘅菏載不得大于半個梁段的重量。臨時墩布置見圖3.19:15#、16#墩臨時墩布置圖。
[3、主墩0#、1#塊施工
主橋0#、1#塊墩頂塊梁體在墩身托架平臺上澆筑。在主橋墩身砼澆筑過程中,必須預埋型鋼、鋼板及貝雷片臨時固結件(貝雷片陰陽頭)等,在主橋墩墩身砼澆筑完成之后,施工予埋鋼構件形成支撐牛腿,然后利用吊船進行拼裝貝雷片(縱梁)、工字鋼(橫梁)、10×10cm木枋組合支架搭設,墩頂塊梁體現澆架完成后,進行等重量預壓然后才能進入主橋箱梁的下一道施工工序。具體布置見--圖3.20:主墩0#、1#塊施工示意圖
主橋0#~1#墩墩頂塊高度為4.6米,梁體砼的澆筑一次進行。
[4、掛籃懸澆施工
1、輕型掛籃的設計、安裝和壓載試驗
設計:主橋箱梁采用掛籃對稱平衡懸臂澆筑工藝,最大塊重約92.9t。按設計圖要求,將一套掛籃自重控制在塊重的0.45倍以內,本橋掛籃自重按50t考慮,擬采用斜拉式輕型掛籃。
掛籃主要由主梁系、底籃系、側籃系、錨固系及支行系組成。主梁采用抗扭性能良好的箱形截面,受力明確;內、外模板系按全斷面一次澆筑砼設計,外模采用鋼桁架整體鋼模,箱梁腹板厚度變化引起內頂模寬度的變化通過頂模骨架橫肋上設置的活動銷來實現,內側模的豎肋與頂模橫肋連接處設鉸以利于拆模。掛籃前吊桿采用4根板帶式分段吊帶,以適應梁體高度的變化。底籃后托梁采用2根錨桿錨固在前一已成梁段的底板上,主梁后錨則利用已成梁段的豎向高強預應力鋼筋來平衡傾覆力矩,取消常規的尾部配重,有效地減輕掛籃自重。掛籃施工見--圖3-21:掛籃結構示意圖。
考慮到澆筑砼時脹模超載及掛籃施工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掛籃設計的最大承載力取1.2×92.9=111.48t,澆筑砼和掛籃前移時的抗傾覆穩定系數要不小于1.5。
安裝:掛籃各構件加工完畢后,先做單件拉力試驗,滿足要求后運往現場組裝掛籃,掛籃的安裝利用吊船及固定在墩頂塊箱梁面板上的卷揚機進行起吊。首先在已澆筑梁段頂板安放枕木及滑塊,然后吊裝主梁系,并做好錨固;再吊裝主梁系的前橫梁。掛籃底籃系和側模系在地面上整體拼裝成型,在主梁安裝完成后用卷揚機吊裝。
壓載試驗:在掛籃安裝完成后,對其進行水箱加載模擬梁體自重的壓載試驗,以檢驗掛籃加工質量,驗證設計荷載下掛籃的設計參數及承載能力,測算掛籃的彈性變形值和非彈性變形值,為箱梁懸澆施工高程控制提供掛籃變形數據。在掛籃通過試驗驗證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可對稱進行懸澆箱梁的施工。
2、掛籃前移
掛籃前移采用先主梁系(含內、外滑梁)前移后底籃系與側模系前移的方案。前移時按以下程序進行:
(1)、前移前準備,底籃前托梁受力轉換。
(2)、拆除前吊帶的連結及內、外滑梁的后吊桿。
(3)、松動主梁后錨系的螺母,借助行走輪由手拉葫蘆牽引主梁系與內、外滑梁前移就位。
(4)、撤走行走輪,支墊好主梁后將主梁錨緊、錨實,調整斜拉帶受力均勻,同進安裝內、外滑梁的后吊桿及保險鋼絲繩。
(5)、將底籃的前、后托梁掛在主梁上并拉緊。
(6)、拆除外側模的拉桿,完成外模脫模,使內、外模支承于內、外滑梁上。
(7)、利用已掛在主梁上的葫蘆拉住底籃前、后托梁緩慢下落,完成底籃脫模。
(8)、將底籃的前、后托梁掛于外側模上,利用手動葫蘆拉動外側模、底籃共同滑移到位。(9)、提升底籃,連結前吊帶,錨固后托梁,使底籃后端緊貼已成梁段。
(10)、提升外側模到位,裝好外側模牛腿,使外側模支承于底籃前、后托梁上,外側模頂部掛在主梁上。
(11)、進行模板軸線及標高調整,綁扎底腹板鋼筋、波紋管。
(12)、利用手動葫蘆拉動內側模沿內滑梁滑移到位。
(13)、提升內模到位,使內模前頂橫梁支承于前主梁上,內模后頂橫梁用預應力精軋螺紋鋼錨固在已澆筑的梁段砼上。
3、箱梁懸澆施工
測量調整好底板軸線和模板標高后,綁扎底板、腹板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再調整內模軸線及標高,綁扎頂板鋼筋及預應力管道,腹板內外模板對拉加固。每墩使用兩臺砼輸送泵,鋪設兩條砼輸送管道,箱梁塊體同時進行對稱懸澆施工。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以后,豎、(橫)向預應力、與縱向預應力同步施加、張拉,張拉完成符合要求后進行壓漿作業。箱梁懸澆段采用掛籃對稱平衡施工,施工工藝見圖:--3.22:箱梁掛籃懸澆施工工藝流程圖。
3.22:箱梁掛籃懸澆施工工藝流程圖
(1)、鋼筋:鋼筋在加工場下料加工,由汽車運至堆放區,用浮船吊吊至橋面,遠的再人工用小翻斗車運往施工塊段按設計或規范進行綁扎。鋼筋分兩步綁扎,先綁扎底、腹板鋼筋及波紋管,內模調整,然后再綁扎頂板鋼筋及波紋管。在綁扎鋼筋時,要同時預埋波紋管及預應力筋,并預留出掛籃施工所需的吊桿孔口。
(2)、模板:內外模板均采用大型整體鋼模板,模板之間設對拉拉桿對拉加固。
(3)、砼澆筑:采用泵送砼施工工藝。砼由現場拌和系統供應,攪拌車運至澆筑點;用2臺砼輸送泵對稱同步輸送砼,嚴格對稱澆筑砼。當砼下落高度大于2米時設置串筒或溜槽下灰入模,以防砼離析。梁體砼澆筑完成,采用覆蓋麻袋灑水保濕養護不少于7天。
[5、上部結構預應力施工
預應力施工是整個主橋箱梁結構施工質量、安全及工期的關鍵。主橋箱梁采用了C50砼,采用了三向預應力體系。
1、預埋波紋管成孔
預應力孔道采用的鍍鋅波紋管,鋼帶厚度不小于0.3mm,各自的接管采用大一級的波紋管。波紋管的埋設可在非預應力筋骨架形成并墊好保護層后進行,也可根據需要,在鋼筋骨架綁扎過程中一起進行。根據設計圖紙中的預應力波紋管孔道的曲線要素,定好波紋管定位鋼筋的位置,定位鋼筋采用井字架型式,控制預應力孔道位置偏差在允許偏差之內。豎向預應力鋼筋與下端的墊板、螺帽隨同波紋管一同固定,注意其非張拉端螺母在旋進螺紋鋼筋露出30mm后,用環氧樹脂固定在鋼筋上。所有孔道之間的連接用膠布纏繞密封,孔道與工作墊板的連接邊也應確保密封,防止漏漿。在澆筑砼之前,所有縱向預應力孔道內設置比波紋管小5mm的PVC內襯管,防止澆筑砼時,孔道發生變形。在布置波紋管時,留設好排氣孔、排漿管,保證工作墊板與孔道中心線垂直。
2、制束與穿束
所有預應力筋均采用砂輪機切割下料,下料作業在已完成梁段的頂面上進行。縱向預應力鋼束在澆筑砼后,用水沖洗孔道后穿入孔道中,對于30m以下的短束采用人工整束穿入,長束采用卷揚機整束穿入。
3、施加預應力
梁體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采用豎、橫向與縱向同步施加預應力。縱向預應力采用4臺YCW350千斤頂兩端同時對稱張拉;橫向預應力采用2臺YDC240Q千斤頂單端單根張拉;豎向預應力采用2臺YG-70千斤頂在主梁頂面同時對稱張拉,油泵采用ZB2×2-500型電動高壓油泵。預應力施工之前先進行配套檢驗標定,合格后才能使用。張拉時初應力取10%σk,張拉時逐級加壓直到最大張拉力,并做好逐級張拉記錄。在伸長量符合要求后保持穩壓時間,再進行錨固。張拉時,采用張拉應力和伸長量的雙控:以張拉應力為主,伸長量為校核,實際伸長量偏差要在6%的允許偏差以內,否則,要立即停止張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繼續張拉。
4、壓漿
張拉完完成后盡快壓漿,以使預應力筋與梁體砼之間產生粘結力,均勻分布預應力,減少錨口出的預應力峰值。水泥漿為40號,采用525#普通水泥或硅酸鹽水泥,并在水泥漿中摻入適當的減水劑和膨脹劑。壓漿之前,先進行水泥漿的水灰比試驗,按JTJ041-89的方法對水泥漿進行流動性、泌水性、膨脹率和強度試驗,以選擇最佳的壓漿配合比。水泥漿采用NJ-500泥漿攪拌機拌制均勻后,采用S-2DN3/15泥漿泵,由一端進漿,由另一端的排氣孔排氣與出漿。壓漿持續進行,當孔道出漿孔依次排出空氣、水、稀漿、濃漿,且流出的水泥漿中沒有氣泡并與壓入的水泥漿具有同樣的稠度時,即關閉出漿孔的閥門,并繼續加壓進漿直至壓力表讀數為1.0~1.2MPa,保持該壓力約3分鐘的穩壓時間后,關閉進漿口的閥門,開始另一孔道的壓漿。對于孔道長度大于60m的孔道,要采用接力壓漿的方法。壓漿后,錨具夾片外留30mm的鋼絞線,多余的用手提砂輪鋸切割掉,用同標號細石砼封裹錨具及張拉槽口,要求振搗密實。
[6、施工測量與撓度控制
主梁懸澆施工過程中,撓度控制極為重要,直接影響到主梁豎曲線順接、合攏精度及成功與否,因此要及時測量懸澆施工過程中懸臂梁的平面位置和撓度變形的大小,以保證兩端施工懸臂的順利合攏和施工安全。為快速準確控制懸澆節段的空間位置,擬將主梁軸線引測墩頂塊頂面上作為放樣測站,以此放樣測站點作為懸澆各節段的中線、標高和撓度變化觀測的基準。每懸澆一節梁段,要全面分析主梁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撓度變形,并在下一節梁段施工時進行調整,分四個狀態進行撓度觀測:①前一段澆筑砼后、②張拉后、③前移掛籃后、④后一段澆筑砼前。以得到整個施工過程中撓度變形的觀測資料,并與設計對照調整,確定梁段立模標高:
Hj=Hi+∑f1i+∑f2i b+∑f3i+∑f4i+∑f5i
式中:
Hi--設計標高
∑f1i--由各梁段自重在i節點產生的橈度總和
∑f2i--由張拉力在i節點產生的橈度總和
∑f3i--掛籃自重產生的橈度
∑f4i--砼收縮徐變在i節點引起的橈度
∑f5i--由支架在i節點產生的彈性和非彈性橈度
為減少引測的放樣測量站點對觀測結果的影響,除以引測的放樣測量站點為基準,及時測定主梁在施工過程中的空間位置,還須采用極坐標法,以控制網點為絕對基準校核主梁在施工過程中的空間位置和引測的放樣測量站點。
[7、邊跨現澆段施工
A14#墩、A17#墩墩側邊跨現澆直線段梁長11.5m,高2m,其中17#墩墩側邊跨現澆直線段平面投影范圍在陸地上,而
14#墩墩側邊跨現澆直線段平面投影范圍在水中,此現澆直線段應在懸澆梁段12#塊施工結束前完成,以便順利進行邊跨合攏段施工。本單位有大量的扣件式鋼管、門型架、大口徑鋼管及貝雷片、工字鋼等材料,17#墩側邊跨現澆段擬采用滿堂扣件式鋼管支架作承重架施工,在搭設支架前應對地基進行處理,并達到承載力要求,14#墩墩側邊跨現澆直線段現澆支架設計為門型架支承于擱置在Ф600×10mm鋼管樁上的貝雷架上,整個支架系統須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支架搭設完成后,采用砂包堆載預壓以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現澆段的模板面板采用δ=18mm鍍膜光面木夾板,以保證梁體的外觀質量。現澆支架結構見圖3.23:現澆支架結構示意圖。邊跨現澆段施工工藝流程為:
搭設鋼管樁平臺(搭設落地支架)-→加載預壓-→安裝底板和腹板模板-→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孔道和預應力筋-→澆筑底板和腹板砼-→搭設頂板支架、鋪模板、綁扎頂板鋼筋、安裝預應力筋-→澆筑頂板砼-→張拉、壓漿。
砼分兩次進行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和腹板砼,第二次澆筑頂板砼。頂板在箱梁內的支架采用扣件式鋼管搭設。
邊跨現澆段的支架等到邊跨合攏段完成,底板預應力鋼束張拉、壓漿后,方可拆除。
[8、合攏段施工
1、邊跨合攏段施工
邊跨合攏段梁長2m、高2.0m。邊跨合攏采用導梁法施工,吊設支架,合攏段兩端底板與支架進行固定。詳見圖3.24:主橋合攏段導梁法施工示意圖,同時在合攏段兩側各設置總重為21噸的配重,砼澆筑時逐級解除配重。
施工程序為:
12#塊件與邊跨現澆段完成后,對節點斷面進行一次晝夜觀測。觀測內容:溫度與懸臂端標高;溫度與合攏段長度;空氣溫度與梁體溫度。
安裝導梁、搭設支架。
綁扎鋼筋骨架,預埋波紋管和安裝縱向、豎向預應力筋,穿入邊跨底板預應力鋼束。
焊接勁性骨架,張拉臨時預應力筋,使梁端臨時"鎖住"。勁性骨架在綁扎腹板鋼筋時按設計位置就位,并焊接固定好其中的一端。另外一端在平衡重施加穩定后于當天氣溫在15℃時, 由不少于8個專業焊工同時施焊,要求在30分鐘內完成。梁端鎖定后,立即安裝腹板內、外側模,在2小時內完成砼一次性澆筑。
合攏段梁體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同步對梁體施加預應力,其中縱向底板束按照先長束后短束的要求進行兩端同時張拉。張拉時,采用應力與延伸量雙控的原則。張拉后,盡快進行壓漿作業。
拆除合攏段與邊跨現澆段支架,進入主橋合攏段施工。
圖3.24:主橋合攏段導梁法施工示意圖
2、中跨合攏段施工
中跨合攏段與邊跨合攏段一樣,梁長2m,高2.0m。合攏段是上部結構施工的關鍵。施工關鍵在于要盡量消除溫度應力對主梁合攏產生的附加應力等不利影響。采用掛籃內外模板前移作模板,模板移到位后將掛籃主梁后移。
在焊接勁性骨架前,用4臺YCW250千斤頂千斤頂在箱梁合攏段兩端腹板位置施加400t預頂推力后焊接固定勁性骨架。
中跨合攏段施工的其它的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則與邊跨合攏段的相應施工的工藝與方法相同。其施工工藝流程圖見圖3.25:
圖3.25:中跨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圖
篇2:剪力墻結構高層住宅外裝修工程施工方法
剪力墻結構高層住宅外裝修工程施工方法
1 外墻面磚:
(1)準備工作: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選磚和面磚粗排等。選磚一是選出次品面磚,對于翹曲有變形裂紋,面層有雜質,尺寸偏差過大的磚一律不用;二是選顏色,將顏色不一的磚挑出,分別擺放;三是選規格尺寸。在鑲貼時將同一類尺寸、同一色澤的面磚用于同一面墻上,面磚粗排在結構及外填充墻施工完后,在建筑四大角和門窗口邊,從頂層開始用特制的大線墜,鐵絲吊垂直,并實量出各主要部位尺寸及偏差。然后根據面磚規格尺寸及排磚基本原則,決定出抹灰打底厚度。
(2)工藝流程:準備工作 → 基層處理 →吊垂直、套方、找規矩 → 基層拉毛 →彈線分格 → 排磚 →鑲貼面磚 →勾縫和擦縫
(3)基層處理:本工程為剪力墻結構。首先將基層表面灰塵、浮粒、油污等清除干凈,涂刷界面劑。
(4)吊垂直、套方、找規矩:在建筑物四大角和門窗口邊用大線墜繃鐵絲吊垂直。橫線以樓層為水平基線交圈控制,豎向線則以四大角和通天柱、垛子為基線控制。
(5)外墻墻面進行拉毛處理,對墻面基層循環噴淋,使墻面充分濕潤。用掃把將配置好的拉毛膠均勻的涂刷在外墻上。
(6)彈線分格和排磚:排磚前計算出墻面面磚縱橫皮數和粘結塊數,然后在基層上彈垂直和水平控制線,接著就是掛線(經標準點)墊底尺。標準點用廢面磚粘結在底層砂漿上。外墻排磚要根據立面上門、窗、腰線等位置的相互關系,使其既滿足局部排磚要求,又能達到整體和諧統一。外墻面要求面磚縫隙均勻,大面、通天柱、垛子要排整磚,同一面墻上橫豎排列均勻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非整磚應排在次要部位或陰角處,并注意一致。外墻面磚多采用條形面磚豎向粘貼,其豎縫易處理。但需注意在門窗處,應使立縫趕在門窗口邊線上。橫縫則要求在每層窗高范圍內以及窗間高度內部趕上整活,墻豎向最多允許出現一次破活,其位置可考慮留在最下面。外墻面豎縫允許采用20-30 mm的寬縫解決非整磚問題,也可考慮加裝飾面磚的方法。
(7)鑲貼面磚:面磚使用前應清洗干凈,用水浸泡2小時以上,晾干或擦干后方可使用,粘貼面磚用1:2的混合砂漿,砂漿應飽滿。在墻壓頂、窗臺、腰線等部位要用頂面磚壓立面磚的做法,以防止向內滲水引起龜裂。
(8)面磚勾縫與擦縫:寬縫一般在8 mm以上,用1:1水泥砂漿勾縫,先勾水平縫,再勾豎縫,勾好后要求凹進面磚外表面2~3 mm,對于擠縫或小于3 mm的縫用白水泥配顏料進行擦縫處理,用布或棉絲擦洗干凈。
飾面磚面層允許偏差為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1 表面平整2
2立面平整3
3陽角方正2
4接縫平直3
5 墻裙上的平直2
6接縫高低1
7接縫寬度0.5
2 干掛花崗巖
(1)石材選材和表面處理:首先,根據設計圖紙,結合結構施工實際情況、石材留縫、陰陽角處理等做出石材排版圖。石材排版時,注意將邊部石材提料適當增大一點,以防結構偏差較大時石材長度不夠。其次,在選定石材廠家后,要摸清廠家石材加工能力和本石材礦藏情況,以免影響施工工期。由于石材受大氣污染、雨水浸濕等影響,為防止石材老化、返堿或石材表面出現浸漬等,在石材正面和側邊刷"保石潔"養護劑,背面用環氧樹脂粘貼玻璃絲布。
(2)預埋鐵件:在混凝土結構上,可預埋鐵建或用膨脹螺栓將鋼板固定于結構上。
(3)焊接型鋼骨架:型鋼骨架一般分主次鋼龍骨。豎龍骨一般為槽鋼或角鋼,和預埋件焊接。施工時,從上到下吊垂線,控制龍骨垂直偏差;水平方向拉通線,控制龍骨出墻厚度。豎龍骨和預埋鐵件先點焊,校測垂直度,滿足要求后(參考結構規范,垂直度允許偏差為H/1000),再根據焊接規程操作工藝進行滿焊。水平龍骨采用角鋼,其型號、長度由豎龍骨間距確定。水平龍骨由石材排版圖,根據石材鉆孔位置,預先在進行沖孔,孔制成橢圓形,可左右調節偏差。由于水平龍骨安裝偏差直接影響石材安裝質量,此步應嚴格控制。其垂直偏差不超過2 mm,橫向構件水平度小于L/1000,同一高度總偏差小于7 mm,相鄰構件水平高差為1 mm。龍骨做好后,用鋼絲刷除銹,刷防銹漆兩道。
(4)干掛石材:干掛石材用不銹鋼掛件在廠家定做,掛件端頭焊舌形鋼板。根據水平角鋼孔位(孔位基本在石材兩邊1/4處),石材在相應部位用角磨機磨舌形槽。安裝時,拉水平線控制水平和出墻偏差,在兩端頭掛垂線控制垂直偏差。石材扶正后,用水平尺檢查平整度,滿足要求后,固定上部固定件。其中石材槽內用大理石膠和舌板粘牢。
(5)質量要求: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1表面平整1
2立面垂直2
3陽角方正2
4接縫平直2
5接縫高低0.3
6接縫寬度0.3
篇3:方管造形骨架結構焊接工程施工方法
方管造形骨架結構焊接工程施工方法
(1)焊工經過考試取得合格證后上崗施焊。
(2)焊條使用前,必須按照質量證明書和規定進行烘干。
(3)首次采用的方管和焊接材料,必須進行焊接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采用。
(4)多層焊接應連接施焊,其中每一層焊道完后,應及時清理,如發現有影響焊接質量缺陷,必須清除后再焊。
(5)要求焊成不平面的貼角焊縫,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
(6)焊縫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申報焊接技術負責人查清原因,訂出修補措施后方可處理,方管在同一處的返修不得超過兩次。
(7)嚴禁在焊縫區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焊,在坡口內起弧的局部面積應容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8)對接的焊縫,應焊件的兩端配置引入和引出板,其材質量和坡口型式應與焊件相同,焊接完畢用氣割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錘擊落。
(9)構件制作完成后,檢查部門應按照設計圖的要求和規范規
定,對成品進行檢查驗收,外形和幾何尺寸的按設計圖的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