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考試質量檢測分析報告
一、對試題的認識
本次命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既注重考查學生對雙基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數學能力的考查,關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覆蓋面較全,力求體現基礎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題原則,全面考查一年級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加強了對基本計算能力、用簡單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情況,包括填空、選擇、判斷、口算、比大小、分類統計、解決問題等,現將本次考試情況分析如下:
二、考試概況分析:
一年級(3)應考人數為44人,實考人數為43人(陳雷同學右手骨頭摔裂),全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平均得點數為88.3,優A率為28.3%,達優率為74.8%,及格率為99.5%,滿分為102分,全年級最高分為102分,最低分為52分,其中班均分最高的是六班均分為92.8分,最低的是三班均分為84.5分,最高班和最低班相差8.3分。
三、典型錯例分析。
1、第一大題我會填一填的第1小題,3個一和6個十是(63);45個位上是(5)
表示(5)個(一),十位上是(4),表示(4)個(十)。
錯誤原因:1、學生把語文“一、十”寫成數字1、10;2、把45看成前面的63寫成十位上是6,學習態度隨便與讀題目不仔細是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
2、第一大題我會填一填的第2小題,最大的兩位數是(99),最大的一位數(9),最大的兩位數比最大的一位數多(90)。
錯誤原因:學生把90寫成89,計算能力差。。
3、第二大題我會選一選的第2小題,55與61之間有()個數。
錯誤原因:學生把5個數寫成6個數可能把61也算進去,學生對之間的概念不清楚。
4、第二大題我會選一選的第6小題,張老師準備了三十個小面包,每個小朋友領走4個,最后還剩下1個,這些面包可能有().
錯誤原因:一年級學生對于給4除余1的運算還不會。
5、第四大題我是計算小能手的第2小題,在0內填上“>,<或=”
9分01角9元9角0100分
90角01元1元2角01角2分
錯誤原因:元角對一年級小孩較陌生,而分又沒見過,所以100分與元的轉換較困難。
6、第五大題我可以仔細分類
錯誤原因:長方形與正方形圖形畫的不是很明顯,學生分不清。
7、第六大題我會解決問題第4小題第一問錄音機比書貴多少元?;第2問小明買電話機
找回8元。小明付了多少元?
錯誤原因:1、學生看題不仔細把錄音機寫成電話機的價格;2、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他們認為付了的錢,就應該用減法做。不過這道題也不符合實際哪有誰買47元的東西拿55元去找。
四、存在的問題。
1、學生年齡小,學習習慣差,不認真讀題、審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生活經驗不足,不能把生活和數學聯系起來,對所學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2、一道題換一種提問的方法學生就無從下手,知識學的較死。
3、學生審不清題目要求,盲目下手。
4、受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的影響,有些知識明知學生沒有掌握好,也只能往前趕,以至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造成負積累太多,學生基礎不一,有個別學生在做減法應用題時還用小數減大數。
五、今后教學的努力方向。
1、繼續加強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好晨讀時間,加強口算訓練,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養成好的讀題意識和良好的解題習慣。
2、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教師的講解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題型要形式多樣。
3、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在批改作業時,把學生易錯的題目進行記錄,有利于以后的復習和提高學生的正確率。
4、加強中、差學生的輔導,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縮小學生間的兩極差異,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讓學習好的學生成為老師的好幫手,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篇2: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業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
篇3: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由任課教師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等第格。格式為: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例圖: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2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刂谱鳂I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寫“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豎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
,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可以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等第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
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脫式計算
〔0.84+(3.8-7.7÷2.5)〕×4.512.56-7.8+8.44-2.2
?。健?.84+(3.8-3.08)〕×4.5=(12.56+8.44)-(7.8+2.2)
?。?0.84+0.72)×4.5 ?。?1-10
?。?.56×4.5=11
?。?.02
3、.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C=(a+b)×2解S=ab
?。?4.4+2.5)×2=4.4×2.5
?。?.9×2=11(cm2)
?。?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