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
從茶葉中撮咖啡因同步測試魯科版
1.過濾茶葉浸取液時,漏斗頸部應放()
A.紗布
B.棉花
C.單層尼龍布
D.濾紙
答案:B
2.能用加熱的方法除去雜質的是(括號內為雜質)()
A.NaI(I2)
B.NaHCO3(Na2CO3)
C.NaCl(NaHCO3)
D.K2SO3(K2SO4)
解析:選A。本題很容易錯選C項。如果是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HCO3,則可以采用加熱的方法將之除去,因NaHCO3的分解產物就是Na2CO3(CO2和H2O以氣體形式逸出),不會引入新雜質。
3.從茶葉中提取*實驗中,在蒸干濾液中的剩余液體時,使蒸發皿下要墊一石棉網的原因是()
A.使用蒸發皿都要墊石棉網
B.防止加熱溫度過高,使蒸發皿內大量冒煙,產品既受污染又遭損失
C.石棉網能使蒸發皿放置更穩固些
D.加石棉網可以防止副反應的發生
解析:選B。放置石棉網的目的是小心加熱,防止溫度過高,*升華。
4.從茶葉中提取*,能否用燒堿代替熟石灰?可以用其他試劑代替嗎?
答案:茶葉中含有單寧酸,顯酸性,能與*(弱堿性化合物)反應生成不穩定的鹽,因此常加入堿來中和單寧酸,但強堿又能使*分解,因此不能用燒堿代替熟石灰,可用Na2CO3等代替。
5.(20**年濰坊高二檢測)下圖表示從固體混合物中分離*的兩種方案,請回答有關問題。
(1)選用方案Ⅰ時,*應該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殘留物應該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
(2)選用方案Ⅱ從某金屬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離Au,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提純某Fe2O3樣品(主要雜質有SiO2、Al2O3),參照方案Ⅰ和Ⅱ,請設計一種以框圖形式表示的實驗方案(注明物質和操作)。
解析:(1)從題中給出的信息可知,*的性質為加熱時可升華或易揮發。殘留物必須熱穩定性好,且沒有揮發性。
(2)金、銀和銅三種金屬中金的活潑性最差,不能與硝酸反應,選用硝酸作為試劑,反應后過濾即可。
(3)三種氧化物中,SiO2、Al2O3都能與強堿發生反應,Fe2O3不會與強堿發生反應,可以選濃NaOH溶液溶解后過濾。如果SiO2的含量大,則不宜用前面所述方法,可選用鹽酸溶解,再過濾除去SiO2,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過濾得Fe(OH)3沉淀,洗滌后用加熱分解的方法得到Fe2O3。
答案:(1)加熱時可升華或易揮發
熱穩定性好,且沒有揮發性
(2)濃硝酸
Ag+2HNO3(濃)===AgNO3+NO2↑+H2O;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1.從茶葉中提取*,選取的最佳茶葉應是()
A.肥嫩多汁
B.革質葉片
C.剛剛長出來的小嫩葉
D.干茶葉
解析:選D。干茶葉易于稱量和研磨。
2.在從茶葉中提取*的實驗中,加入熟石灰的作用是()
A.中和
B.吸水
C.放熱
D.防止研磨時*被破壞
解析:選A。加入熟石灰的目的是中和單寧酸。
3.除去下列物質內所含的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所選用的試劑正確的是()
A.苯酚(苯甲酸):NaOH溶液
B.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
C.苯(苯甲酸):NaOH溶液
D.苯(苯酚):溴水
解析:選C。苯酚和苯甲酸都可溶于NaOH溶液,因此A項錯誤,可用能與苯甲酸反應但不能與苯酚反應的NaHCO3溶液;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混入新的雜質,因此B項錯誤,可用溴水;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無法進行分離,因此D項錯誤,可用NaOH溶液。
4.下列每組各有三對物質,它們都能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雙選)()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醇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解析:選BD。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本題中不能相溶的物質有:乙酸乙酯和水,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則能夠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B、D組兩項。
5.某實驗室僅有如下儀器或用具:燒杯、鐵架臺、鐵圈、三腳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網、酒精燈、玻璃棒、量筒、蒸發皿、圓底燒瓶、火柴。從缺乏儀器的角度看,不能進行的實驗項目是()
A.蒸發
B.萃取
C.液體過濾
D.升華
解析:選C。蒸發液體,需使用蒸發皿、酒精燈、火柴、玻璃棒、鐵架臺、鐵圈或三腳架,所給儀器充分。萃取需使用分液漏斗、燒杯、鐵架臺、鐵圈,所給儀器充分。升華需使用酒精燈、火柴、燒杯、石棉網、圓底燒瓶、鐵架臺、鐵圈,所給儀器充分。液體過濾則因缺少普通漏斗和濾紙無法實現,故C項符合題意。審題時,首先要明確問題的指向,本題要求找出因缺乏儀器而不能進行的實驗。據此,應集中精力對照每項操作,審查是否缺少某些或某件必備的儀器。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雙選)()
A.過濾可除去稀溶液中的淀粉
B.過濾可除去氫氧化鐵溶膠中的固態難溶物
C.向苯酚鈉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有苯酚析出,用過濾法將苯酚分離出來
D.對大理石粉和硫粉的混合物,用二硫化碳溶解、過濾,可分離出大理石粉
解析:選BD。溶液、膠體、水溶液、有機溶劑均可透過濾紙,固態物質不能透過濾紙,故A項不正確。從溶液中析出的苯酚常為液態,它與水溶液的混合物的分離,要用分液法而不是用過濾法,故C項不正確。
7.下列操作能實現預期目的的是()
A.通過加熱、過濾,除去HNO3溶液中的Fe3+
B.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25mLKMnO4溶液
C.在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D.用濃鹽酸酸化KMnO4溶液以增強其氧化性
答案:B
8.(20**年高考重慶卷)下列實驗裝置(固定裝置略去)和操作正確的是()
解析:選A。CCl4與水分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A正確;B項應該用堿式滴定管,故B錯;C項漏斗伸入液面太多,起不到防倒吸作用,故C錯;D項溫度計應伸入小燒杯內,D錯。
9.下列關于從茶葉中提取*的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將茶葉研細成粉末主要是為了增加溶劑的浸溶面積,提高萃取效率
B.焙炒以除凈水分的目的是防止升華開始時,會產生一些煙霧,污染器皿和產品
C.升華裝置中要在蒸發皿上覆蓋刺有小孔的濾紙是為了避免已升華的*回落入蒸發皿中,紙上的小孔應保證蒸氣通過
D.升華裝置中要在漏斗頸塞棉花作用是過濾
解析:選D。升華裝置中要在漏斗頸塞棉花是為防止*蒸氣逸出。
10.下列各組物質的分離、提純或除雜,可采用相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是()
A.除去蘇打中混有的小蘇打雜質;分離氯化鈉固體中混有的碘單質
B.除去粗食鹽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鉀中的二氧化錳
C.分離硝酸鉀與氯化鈉;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混有的氯化鈉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解析:選B。除去蘇打中混有的小蘇打雜質是利用小蘇打易分解為蘇打的性質;分離氯化鈉固體中混有的碘單質是利用碘易升華的性質,A項不正確。分離硝酸鉀與氯化鈉用重結晶法;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混有的氯化鈉用滲析法,C項不正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是將混合氣體通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則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D項不正確。
11.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學過的可用于分離或提純物質的方法很多,如重結晶、過濾、鹽析……請將分離或提純下列各混合物最適宜方法的名稱填到橫線上:
①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____________。
?、诔サ庵谢煊械牡饣c固體:____________。
③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少量食鹽:____________。
④除去Fe(OH)3膠體中混有的Cl-: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幾種常見的化合物的性質(包括雜質性質)及物質的分離提純方法的掌握程度。對分離提純方法和試劑的選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的原則是:除雜質要完全;不引入新雜質;被提純物質損失少;方法盡量簡便。因此,在①中選用加熱分解的方法將石灰石高溫分解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揮發掉,從而除去了生石灰中的CaCO3。②中利用碘具有升華的性質,使其與碘化鈉固體分離,達到提純的目的。③利用乙醇具有固定的沸點,且沸點較低(78
℃),而NaCl不揮發,用蒸餾的方法將乙醇蒸出(收集78
℃的餾出物),而NaCl則留在水溶液中,達到分離的目的。④利用膠體微粒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的微孔,而溶液里的溶質的離子或分子(如Cl-)可以透過半透膜這一差別,將混有Cl-的Fe(OH)3膠體放入半透膜袋中,并把它懸掛在盛有蒸餾水的燒杯里,用滲析的方法,達到除去Fe(OH)3膠體中Cl-的目的。
答案:①加熱
②升華
?、壅麴s
?、軡B析
12.(20**年陜西榆林高二檢測)茶葉中含有*和單寧等多種物質。*有弱堿性,又叫咖啡堿;單寧有弱酸性,又叫單寧酸。*既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又是制藥工業的重要原料,從茶葉中提取*具有重要的意義。*的溶解性狀況如下表。
溶劑
沸水(100℃)
熱水(80℃)
水(25℃)
熱乙醇(60℃)
乙醇(25℃)
氯仿(25℃)
乙醚(25℃)
溶解度/g
66.6
18.2
4.5
18.2
0.19
單寧酸能溶于水、乙醇、丙酮和甘油,幾乎不溶于乙醚、苯、氯仿和石油醚。
(1)從茶葉中浸取*,下列溶劑中最好的是________(用字母符號填空),這樣選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熱乙醇
B.沸水
C.乙醇與乙醚的混合物
(2)用所選擇的溶劑浸取的*溶液里含有的主要雜質是________。
(3)從澄清的茶葉浸取液中提取不帶結晶水的*或帶結晶水的*,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請從下列項目中選取,先組成提取不帶結晶水的*的實驗操作步驟,再組成提取帶結晶水*的實驗操作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僬舭l濃縮
②焙炒
③加石灰、蒸干
?、苌A
⑤過濾
?、蘩鋮s結晶
答案:(1)B
*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最大,且水價廉、易得、無污染
(2)單寧酸(或單寧)
(3)③②④
①⑥⑤
13.某學生為了使過濾操作能自動添加液體,設計了“自動加液過濾器”,如圖所示。在倒置的燒瓶中盛放待過濾的液體,液體從“液體流出管”流入漏斗。為使液體順利流下,還需插入“空氣導入管”與大氣相通。
(1)“空氣導入管”下口應在________,上口應在________。
A.濾紙邊沿下方
B.濾紙邊沿上方
C.待過濾液液面上
D.待過濾液中
E.A和B項均可
F.C和D項均可
(2)試簡要說明自動加液過濾的原理。
解析:(1)若“空氣導入管”的下口在濾紙邊沿上方,則待過濾液體的液面高于濾紙,會使部分待濾液不經過濾紙而沿濾紙與漏斗間的間隙流下。起不到過濾作用,故“空氣導入管”下口應在濾紙邊沿下方。若“空氣導入管”的上口接在待過濾液中,則此管會有液體流下,不能使內外氣體相通,起不到自動加液的作用。(2)待過濾的液體沿“液體流出管”流入漏斗,當漏斗中的液面封住“空氣導入管”的下口時,空氣停止進入燒瓶,液體不再流入漏斗;隨著過濾的進行,當漏斗里的液面降到“空氣導入管”的下口以下時,空氣又進入燒瓶,液體又流入漏斗。
答案:(1)AC
(2)見解析
14.某工廠的廢液經測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還溶有丙酮、乙酸和乙酸乙酯?,F欲從廢液中回收乙醇和乙酸,根據各物質的沸點,補充下列實驗步驟,模擬實現這一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
物質
丙酮()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酸
沸點/℃
56.2
77.06
78
117.2
可供選擇的實驗用品:
1mol·L-1燒堿溶液,18.4mol·L-1硫酸,蒸餾水和冰,400mL燒杯,250mL燒杯,250mL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器,接收器,玻璃棒以及中學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
(1)補充下列實驗步驟:
?、俳M裝蒸餾裝置,檢查氣密性;
②取100
mL廢液注入250
mL蒸餾燒瓶中,滴入1
mol·L-1燒堿溶液,調至廢液pH=10;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入1mol·L-1燒堿溶液,使溶液的pH=10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18.4mol·L-1硫酸的目的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蒸餾燒瓶內殘留液中的溶質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分離和提純有機物的綜合題,應在明確實驗目的和條件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各有機物的物理性質(沸點)和化學性質,結合題示條件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
設計各物質的分離過程,可簡單圖示如下:
答案:(1)③向蒸餾燒瓶中放幾片碎瓷片,緩緩加熱
④收集78℃左右的餾出物
?、荽麴s燒瓶中的殘液冷卻后,向其中緩緩加入硫酸至過量,再加熱蒸餾
⑥收集118℃左右的餾出物
(2)將乙酸中和成乙酸鈉,使乙酸乙酯在蒸餾時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
(3)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4)Na2SO4
篇2:五金制品公司有毒有害物質及化學品控制制度
五金制品公司有毒有害物質及化學品控制制度
1、目的
通過對公司的原輔料有害物質的控制,通過公司使用的化學品正確使用和有效管理,防止原輔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防止在使用、貯存、廢棄化學品等過程中對產品質量安全產生不良的影響,控制半成品和成品中的毒有害物質。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本公司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輔料的采購、化學品采購及使用、貯存到廢棄的全過程管理。
3.職責
3.1采購部負責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輔料、化學品的購買。
3.2倉庫負責可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輔料、化學品貯存、收發。
3.3各使用部門負責在用化學品貯存管理,負責化學品廢棄的收集管理,保證正確使用化學品。
3.4品管部負責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輔料、化學品的驗收對儲存、使用過程的監督、檢查。
4.控制程序
4.1公司使用可能性含有毒物質原輔料及化學品的種類。
4.1.1公司使用的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包括油漆后的木制品、電鍍后的五金材料、粘合劑等。
4.1.2公司使用的化學品范圍主要包括各種消毒劑、清潔劑、熏蒸藥品、殺蟲劑、鼠藥等。
4.2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及化學品的采購
4.2.1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的采購按《采購控制程序》要求執行。
4.2.2公司使用的化學品根據實際的需要,報品管部批準后,由采購部統一采購。采購過程中,應要求供方在運輸供方在運輸及裝卸過程中具有防止泄露、傾倒等預防措施。
4.3采購部對含有毒有害物質及化學品的驗收
4.3.1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的驗收
應查驗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合格報告,并至少每年一次要求供提供由資質機械出具的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合格報告。其中,木材粘合劑應符合GB/T14732木材粘合劑符合GB/T14732-20**和GB18580-20**和GB18583-20**標準規定的要求,木制品中砷和五氯苯酚不得檢出,甲醛釋放量木制品中砷和五氯苯酚不得檢出,人造板甲醛釋放量≤1.5MG/L油漆涂層總鉛應≤600MG/L紡織材料中,不得檢了含有偶氮。
4.3.2化學品的驗收
應要求供方提供化學性能方面的資料、合格證、使用說明,并有明顯的標識。
4.4對使用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的成品的檢測。
每年至少一次,委托有資質機構,對使用過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的成品進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其中,木制品中砷和五氧苯酚不得檢職,甲醛釋放量≤1.5MG/L油漆涂層總鉛應≤600MG/KG。
4.5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原輔料、化學品的貯存和領用
4.5.1可能還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木制品、化工材料的貯存、領用按《倉庫管理制度》要求執行。粘合劑按化學品要求貯存和領用。
4.5.2化學品入庫時,由倉庫管理員檢查其包裝是否損壞、泄露以及是否在效期內。檢驗合格方可辦理入庫手續。
4.5.4應按化學危險品貯存中的規定,將特性上禁忌的化學品分開貯存,消毒劑和清潔劑分開:殺蟲劑、鼠藥、熏蒸藥品等專柜存入并上鎖:專用化學品貯存倉庫應通風良好,并有防盜、防爆等措施。
4.5.5對于易碎、易泄露的化學品、油品、不能堆放在高層。
4.5.6所有化學品定期點檢,化學品管理人員應經過一定的培訓或具有同等知識的人員。
4.5.7對化學品定期點檢,化學品管理人員應經過一定的培訓或具有同等知識的人員。
4.5.8化學品使用時,應注意灑落、碰撞,并有一定的勞動保護用具。使用完畢,應密封并放回原處,進行分包使用,分包裝必須有明顯的標識。
4.5.9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使用,必須經生產部經理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必須有安全預防措施。
4.5.10各部門對各種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及時收回并監督回收到有資質收購站或有資質單位處理。
4.6化學品的廢棄
4.6.1品管部門對各種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及時收回監督回收到有資質收購站或有資質單位處理。
4.6.2禁止使用所有無標簽的化學品;無標簽、過期等廢棄的化學品應及時回收到有資質收購站或有資質單位處理。
4.7異常處理
4.7.1火災、化學泄露等重大情況發生后,當時人應采取應急行動;如遇火災,應在組織公司內部的義務消防隊進行自救的同時向消防隊報警;電話:119,應沉著鎮定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質、公司電話或自己的手機號碼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報警。企業所有無關人員到大門口集合。
4.7.2如遇到重大泄露,做好人員疏散工作;并報告區環保局,電話:110,如必要,也可通知消防隊。
4.8教育和培訓
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經過適當的培訓或具備同等的知識,行政部在年度培訓計劃中適當安排。
5.記錄
《公司常用化學品一覽表》
《化學
物品領用記錄》
篇3:化工企業環已酮化學物質安全技術說明書
化工企業環已酮化學物質安全技術說明書
第一部分 化學品及企業標識
化學品中文名:環已酮
化學品英文名:cyclohe*ane
企業名稱:**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郵編:414014傳真號碼86-**453
企業應急電話:**
國家應急電話:**
第二部分 成分/組成信息
純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環已酮
濃度:99.5%
CAS No.108-94-1
第三部分 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3.3類 高閃點易燃液體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表現有眼、鼻、喉粘膜刺激癥狀和頭暈,胸悶、全身無力,重者出現意識喪失、瞳孔擴大、休克、肺水腫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響: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炎。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 措 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 消防 措 施
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MAC(mg/m3):50
工程控制: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苯耐油護手套。
其它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注意個人清潔衛生,避免長期反復接觸
第九部分 理化 特 性
外觀與性狀:無色液體,刺激性臭味。
分子式:C6H10O分子量:98.14
pH值:無意義閃點(℃):44
熔點(℃):-45沸點(℃):115.6
臨界溫度(℃):385.9自然點(℃):445
相對密度(水=1):0.95相
對蒸氣密度(空氣=1):1.59
爆炸下限[%(V/V)]:1.1爆炸上限[%(V/V)]:9.4
辛醇/水分配系數:0.81臨界壓力(MPa):4.06
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用于油漆的稀釋劑,油墨行業及其它溶劑
第十部分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避免接觸的條件:氧化劑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1620 mg/kg(大鼠經口);
LC5:32080 mg/m3,(大鼠吸入)
刺激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第十三部分廢 棄 處 置
廢棄物性質: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交合格的專業廢棄物處理機構處理
廢棄注意事項:不可排入下水道系統或自然環境中
第十四部分運 輸 信 息
危險貨物編號:33590
UN編號:1915
包裝標志:易燃液體
包裝類別:GB3.3
第十五部分法 規 信 息
法規信息:危險化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3.3類高閃點易燃液體。
第十六部分其 它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