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年省音樂教育研討會會后感
近日,我有幸和幾位幼教同伴相聚杭州幼兒師范學院,一起參加了由浙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會主辦的20**年浙江省音樂教育研討會。這是為迎接“第八屆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觀摩研討會”而召開的預備會,來自全省各地的600多位幼教工作者參加了活動。我們現(xiàn)場聆聽了3個精彩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專題報告,現(xiàn)場觀摩了8個各具特色的音樂教學活動,令我感受頗深。
1、專家講座,如沐春風
本次大會安排了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z教授和浙江幼兒師范學院z博士、z副教授為我們作專題講座。算來這已是我第三次聆聽z教授和z博士的講座了,但每每總有不同的感受,頗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這次許教授為我們帶來的是名為《音樂教學游戲化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的專題報告。她以“什么是游戲?什么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品質?”的互動探討導入講座;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幼兒或者說是一個人發(fā)展的需求,人的“首位價值”是成長快樂;以現(xiàn)場唱游的方式帶動會場教師學唱歌曲,感受音樂游戲的快樂。許教授說:“挑戰(zhàn)與快樂”永遠是激動人心的人生追求,但愿我們設計的音樂游戲也能帶給孩子不斷的挑戰(zhàn)與成功的滿足。但愿我們也能讓孩子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比剛才做的好點,我今天比昨天做的好點。讓他們相信,我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做的好點。想想現(xiàn)實中確實如此,今天你教孩子學會了一首歌可能長大了他忘了,但是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的堅持力、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和持續(xù)的熱情等學習品質會讓他終身受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真的要學會去關注孩子的真實感受,讓孩子在游戲的挑戰(zhàn)中體驗成長快樂。
2、教學觀摩,他山之石
來自杭州、寧波以及長興的優(yōu)秀教師展示了8個不同內容的音樂教學活動,它們各具特色但又都有一個共同點,都采用經(jīng)驗還原的模式進行教學,或用故事還原,或用動作演繹,或是圖譜呈現(xiàn),運用視聽演三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逐步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沈穎潔老師的大班歌曲學唱《我是貓》和長興吳茜嵐老師的大班欣賞活動《百葉龍》。活動《我是貓》歌曲優(yōu)雅詼諧,教師的范唱表演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幼兒學唱興趣濃厚,積極愉悅,對可愛貓、威風貓、調皮貓、帥氣貓不同的角色能用不同的聲音演唱,對音樂的體驗較為準確。活動《百葉龍》充分體現(xiàn)了本土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教師選用了體現(xiàn)鄉(xiāng)村的“草龍”最為道具,以民間故事《百葉龍》導入活動,通過觀賞“百葉龍”的舞蹈視頻,感受百葉龍舞動的姿態(tài)和氣勢,并嘗試隨音樂與同伴合作舞龍,讓幼兒體驗舞龍表演的樂趣,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我真切地感到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讓音樂與動作絲絲入扣,讓音樂與游戲相映成趣,讓音樂與道具妙趣橫生。
四月杭城綠樹搖曳,花香四溢,教學會場曲聲悅耳,研討熱烈,三天的學習眨眼就過去了,而這一切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培訓結束,實踐開啟,我們需加快步伐,在模仿、遷移、引用、借鑒中再提升創(chuàng)造。
感受杭城的春風,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篇2:《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讀后感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讀后感
為結合區(qū)里的“讀書讓我更有魅力”活動,上周五我們幼兒園開展了“讀書沙龍”活動,活動中許多老師都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言。在此,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后感: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許卓婭老師的著作。書中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歷史、發(fā)展、及實際操作活動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更好的開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jù)。再次拜讀許老師的這本著作,對于許老師在打擊樂方面的闡述使我感觸頗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節(jié)第三小段,關于音樂教育與學前兒童打擊樂演奏能力的發(fā)展。
書中闡述的孩子演奏樂器能力的發(fā)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正象許老師所說,對于一些用軟繩穿起來的碰鈴孩子們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這種主要靠小肌肉來演奏的樂器,對手眼協(xié)調能力的要求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過程中,孩子們總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繩子的頂端,而總是用手捏住碰鈴的根部,造成碰鈴悅耳動聽的音色出不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還可以讓幼兒傾聽正確的演奏方法和錯誤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過反復的教育和練習,孩子們肯定能夠逐步學會用小肌肉來演奏樂器,而且,通過不斷的練習,他們自然會熟悉各種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樣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來的音色更好聽。
還有對孩子們在演奏打擊樂作品中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進行的闡述。許老師說,隨著兒童對音樂對周圍事物的感知經(jīng)驗日益擴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強,理解體驗能力逐步提高,他們對節(jié)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現(xiàn)力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和豐富,與運用這些要素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熱情和能力也越來越強。對這一點,我是深有認同。以前在班里剛開始開展打擊樂的演奏活動時,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并不強,對演奏過程中音色、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把握總是讓人非常失望。稍微慢點的樂曲,他們就會搶拍,快點的樂曲速度也總是更不上。
更別提對音樂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來的作品既機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說給樂曲打拍子。正象許老師說的,孩子們對音樂的感知經(jīng)驗太少,理解體驗的能力才會上不去。為此,大家可以利用時間,開設音樂欣賞活動,注意調動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比如聽到歡快的樂曲,可以引導他們去盡情的用身體用樂器去體驗音樂的歡樂。聽到悲傷的樂曲,讓他們靜靜體會,引導他們用語言表達、用打擊樂演奏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并讓孩子們學會傾聽,多傾聽自己用打擊樂器演奏出來的音色,并集體討論那一種方法演奏出來的音色最好聽,最符合作品。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孩子們的音樂認知能力一定會有很大提高,相應的他們在演奏過程中對音樂的把握,也會有很大進步,對音樂演奏的興趣也會越來越強。
篇3:參加省音樂教育研討會會后感
參加20**年省音樂教育研討會會后感
近日,我有幸和幾位幼教同伴相聚杭州幼兒師范學院,一起參加了由浙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會主辦的20**年浙江省音樂教育研討會。這是為迎接“第八屆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觀摩研討會”而召開的預備會,來自全省各地的600多位幼教工作者參加了活動。我們現(xiàn)場聆聽了3個精彩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專題報告,現(xiàn)場觀摩了8個各具特色的音樂教學活動,令我感受頗深。
1、專家講座,如沐春風
本次大會安排了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z教授和浙江幼兒師范學院z博士、z副教授為我們作專題講座。算來這已是我第三次聆聽z教授和z博士的講座了,但每每總有不同的感受,頗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這次許教授為我們帶來的是名為《音樂教學游戲化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的專題報告。她以“什么是游戲?什么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品質?”的互動探討導入講座;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幼兒或者說是一個人發(fā)展的需求,人的“首位價值”是成長快樂;以現(xiàn)場唱游的方式帶動會場教師學唱歌曲,感受音樂游戲的快樂。許教授說:“挑戰(zhàn)與快樂”永遠是激動人心的人生追求,但愿我們設計的音樂游戲也能帶給孩子不斷的挑戰(zhàn)與成功的滿足。但愿我們也能讓孩子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比剛才做的好點,我今天比昨天做的好點。讓他們相信,我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做的好點。想想現(xiàn)實中確實如此,今天你教孩子學會了一首歌可能長大了他忘了,但是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的堅持力、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和持續(xù)的熱情等學習品質會讓他終身受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真的要學會去關注孩子的真實感受,讓孩子在游戲的挑戰(zhàn)中體驗成長快樂。
2、教學觀摩,他山之石
來自杭州、寧波以及長興的優(yōu)秀教師展示了8個不同內容的音樂教學活動,它們各具特色但又都有一個共同點,都采用經(jīng)驗還原的模式進行教學,或用故事還原,或用動作演繹,或是圖譜呈現(xiàn),運用視聽演三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逐步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沈穎潔老師的大班歌曲學唱《我是貓》和長興吳茜嵐老師的大班欣賞活動《百葉龍》。活動《我是貓》歌曲優(yōu)雅詼諧,教師的范唱表演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幼兒學唱興趣濃厚,積極愉悅,對可愛貓、威風貓、調皮貓、帥氣貓不同的角色能用不同的聲音演唱,對音樂的體驗較為準確。活動《百葉龍》充分體現(xiàn)了本土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教師選用了體現(xiàn)鄉(xiāng)村的“草龍”最為道具,以民間故事《百葉龍》導入活動,通過觀賞“百葉龍”的舞蹈視頻,感受百葉龍舞動的姿態(tài)和氣勢,并嘗試隨音樂與同伴合作舞龍,讓幼兒體驗舞龍表演的樂趣,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我真切地感到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讓音樂與動作絲絲入扣,讓音樂與游戲相映成趣,讓音樂與道具妙趣橫生。
四月杭城綠樹搖曳,花香四溢,教學會場曲聲悅耳,研討熱烈,三天的學習眨眼就過去了,而這一切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培訓結束,實踐開啟,我們需加快步伐,在模仿、遷移、引用、借鑒中再提升創(chuàng)造。
感受杭城的春風,我們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