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小班化教育教學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今年我校七年級各班學生數均為30人左右,已經具備了實施小班化教育教學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快樂,發展得更全面,讓師生、同學交往的頻率更高,師生同學之間的情感更融洽,讓學生享受更多的個性化的指導;為了堅持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發展、和諧發展;引領教師熱心課改、潛心研究、用心實踐、精心總結。校務會研究決定:在七年級進行小班化教學試驗,為今后全面實施小班化教學,更好地掌握小班化教學的方法,提高小班化教學質量,推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積累經驗。
二、組織機構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
三、班級管理
(1)班委實行“組閣制”。第一步,通過學生競選民主投票,推選出班長。第二步,班長提出班委人員的候選人,民主選舉班委。選舉過程是:演說——群眾討論——民主投票。第三步,倡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讓每個學生都有管理崗位。
(2)實行“值日班長”輪流制。“值日班長”以學生主動報名為主,通過一日值勤,觀察表現,考慮錄用與否。每人輪流擔任一日班長,全權負責一整天的班級事務。全班同學要給這個同學打分,評價他工作的好壞。
班級管理模式:
班主任
值日班長
小組A小組B小組C小組D小組E
(3)課桌的排放:根據任課老師的教學安排,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特長和學科的需要來擺放課桌,為學生創造合作探究的氛圍,方便教師與每個學生進行交流,形成一種親切、自由的學習氣氛。
四、德育工作
1、實施自主德育
所謂“自主德育”,就是讓學生成為德育的主體,自主包括“自育”“自理”和“自強”,引導學生通過寫成長日記,反思自己,體驗成長的歷程。能夠讓學生自己做的,教師絕不包辦。針對小班化,學生少,便于管理的特點,各班要從“小”字上下功夫,制定班級自治管理公約,讓班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體現全員自主育人的德育思想。
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中,把重點放在自我養成和自我管理上,值日班長要認真值勤、督查,每天公布檢查結果,每周發放流動紅旗。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寬容,親身體驗寬心待人,和睦相處,從而感受班級這個家庭所帶給他們的溫馨、快樂。鼓勵學生敢于向不良行為挑戰,敢于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氣,敢于向歪風邪氣做斗爭,從而激勵他們做有正義感的人。
2、實施“活動德育”
所謂“活動德育”,就是讓學生在符合其心理特點和興趣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感染中走向心靈的高尚。
①走進家庭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學生要有愛心、孝心,要向父母親人表達自己的感謝。各班可利用各種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親情活動。如:親手為父母制作親情賀卡,父母的生日時用電話給父母傳遞親情問候,給父母寄上親情書信。每周放假,學生開展做“敬茶、問候、捶背、洗頭、洗腳、洗碗、拖地”等親情作業,并要求把自己的親情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②讀健康書
要求學生通過讀英雄故事、勵志、誠信等方面的書籍,開展讀誠信書、做誠信人征文比賽,讀勵志書、做自信人的演講比賽活動,激勵和教育學生做自信、誠信的人。
③爭星掛章
各班可以設立文明章、禮貌章、衛生章、學習章、紀律章、自信章、誠信章、愛心章、寬容章、正義章十項獎章,鼓勵學生多得獎章。
五、教學工作
1、小組學習
教學程序為:有步驟提出問題——個體自學——自愿結合、互幫互學——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展開全班范圍的討論與交流——學生互評
注意點:要堅持“小組內合作為主,競爭為次;小組之間以競爭為主,合作為次”的原則,堅持課堂教學重交流、重感悟、重問題、重爭辯、重個體、重實效的原則,努力培養學生既競爭又合作的意識。
2、分層教學
“小班化”教學提倡“陽光普照”、“均等教育”,以強化集體備課為保障,奉行“無一人掉隊”、“少一倍學生,多幾倍關愛”的教育理念,無論在備課,教材設計處理,教法選擇,評價模式上,作業的布置均應年級同步,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且要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起點,發揮學生多元智能與身心潛能。
(1)組員分層:1優2良3中等4尚待提高
(2)備課分層:A教學目標、要求;B小組討論;C課堂提問;D作業布置
(3)上課分層:A新授(重點解決3、4號學生);B練習:分類分層進行;C鞏固:分層要求
(4)作業分層:必做題;選做題;(題目強調分層設計)
(5)評價分層:縱向評價(平時測驗、練習)和橫向評價(生生間互評p比)。
另外要特別照顧“后進生”,做到:優先關懷;優先提問;優先批改作業;優先表揚;優先參加活動。
3、考試
(1)語文、英語學科實行口試、筆試相結合,(2)試題難、易層次化,分級考核。按難易程度出A、B、C、D四種測試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試卷。
篇2:中心小學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方案
中心小學“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方案
為有效地開展“小班化”教育研究,促進小班化教育在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研究有序開展,現對“小班化”教育實驗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時間安排
1.啟動階段(20**.9-20**.2)
從理念和行動上加強對小班化教育的認識,通過培訓和初步研討,更新觀念,掌握方法,確定研究專題。具體做法是:
(1)培訓。
①理論培www.dewk.cn訓:搜集關于小班化教學的相關理論文章并裝訂成冊;積極參與小班化教育研討活動;重點研究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教學的策略方法;
②操作培訓:上課、評課,交流研討;
③外出學習。
2.實施階段(20**.3-20**.8)
(1)按方案開展研究,同時每學期召開一次研討會,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并研究解決實驗中的問題。
20**年5月,舉行啟動研究交流。針對研究專題,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通過交流研討,進一步明確研究的目標。
20**年12月,參與市級階段研究成果交流。通過交流研討,提出并研究解決工作中所碰到的相關問題。
20**年5月,比較反思總結成果。通過對常態下的小班和大班的比較研究,進一步形成小班化教育教學的相關目標、策略和方法;通過對小班化教育中的各環節的反思,優化和完善小班化教育的管理、師資配置和檢測評價。
(2)建立成果展示交流平臺。
常規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姜堰教育資源網上進行。通過在教育資源網上建立小班化教育專題研討帖,及時發布小班化研究的動向和成果,提出研究的問題,讓大家進行討論,形成動態的研究過程。
積極向小班化專刊投稿,及時總結和發布小班化研究的成果。
3.總結推廣階段(20**.9-20**.6)
通過對常態下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工作的總結,形成系統的小班化教育實踐操作的理論和方法,并通過多種形式在全市展示和推廣。
(1)總結回顧。回顧小班化的研究過程,研討形成小班化教育的工作經驗,總結提升小班化教育理論和完善操作方法。
(2)展示推廣。通過成果展示、經驗介紹等形式,展示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成果,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廣小班化教育。
二、重點研究專題
1、小班化教育班級管理及師生關系研究;
2、小班化教育中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方式研究。